中国山水画演变与发展

2023-06-03 06: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山水画演变与发展》,欢迎阅读!
山水画,中国,演变,发展



中国山水画演变与发展

作者:刘子涵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6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坛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发展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地位,中国山水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画处于萌芽初始阶段以自然山水为题材,东汉后文人士大夫走向自然,自然山水成为画家们的题材,山水画没有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及衬托。山水画技巧比较稚挫,笔法近似人物画游丝描,无皴擦,比例上人大于山,水不容,如《洛神赋图》山水画理论发展,许多山水画理论作品出现,如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徽的《叙画》等。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山水画不但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且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初步完成了山水画格局结构。一派是以展子虔大小李将军,即李思训、李昭道为首的青绿山水,一派是以王维、张璪为首的水墨山水。展子虔是唐画之祖著名的山水画家,代表作《游春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山水画卷,俯瞰式的构图,描绘了重叠的山川,平远的河水,体现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人物置于山川之中衬托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画外有情艺术效果,以青绿勾填法描绘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挫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设色浓丽,展现出山水画由六朝来萌芽状态趋向成熟开创青绿山水断绪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李氏父子即李思训、李昭道,李思训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他对山水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他的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其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吸收了李思训的密体和吴道子疏体两种不同风格,自成一家。苏轼评价他的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如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水墨一派的山水画创作中卓有成就的还有张燥,他的作品多为水墨作为水松石,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感情。五代时期的山水画继承唐山水画传统进入发展期,在水墨画上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画派,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荆浩字浩然,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山川,有着较深的认识和感受,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气势雄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在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他还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其代表作《匡庐图》,荆浩的追随者关仝,他多描绘关峡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关仝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使人看后如身临其境,其代表作《关山行旅图》等,江南画家董源,巨然则创造了与荆浩,关仝迵然不同的山水画风貌,其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等。






宋代山水画继五代以后发展更为成熟,此时名家辈出,风格多变,李成能诗文,所画山水,以水墨生动画出寒林平远之景,李成作画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其代表作品《寒林平野图》可见其风格,范宽深入自然山川,观察云烟惨淡,创造了与李成迵然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画雪景,他所画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成功刻画出北方关峡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传为他的代表作品《谿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郭熙虽是李成派,但能博采众长,对自然山川有着敏锐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老当益壮,技巧熟练,他重视意境,无论高山峻岭还是平远小景,取景布景寓有新意,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由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去了成熟阶段,北宋流行的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画外又别开新境。北宋善画此者有惠崇、赵令穰等人,唐代兴起的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及水墨流行,但仍受到宫廷贵族欣赏,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涌现出一些优秀画家,其中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啸兄弟为代表,南宋时期山水画代表人物为南宋四家,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等同地位,现存作品有《四景山水图》等,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伟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施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传世作品有《踏歌图》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作品有《溪山青远图》。元代的山水画是主流,风格也很突出,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明代的山水画以戴进影响的浙派为中心,戴进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又兼师北宋明家,造型明快富有质感,笔法劲健而法度谨严。继浙派而起的是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以山水为多,大多描写江南风光与文人园林,唐寅能工善画,仇英以青绿色为主在精丽秀美中闪现文人画的妍雅温润。明末董其昌等人展开了南北宗论,清初四王的山水画重视笔墨,审美趣味表达更趋于精致。

中國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各潮各代画师们的讴歇之情,留下了丰富的瑰宝,更激励后人的自豪感与推陈出新的责任感。

作者简介:刘子涵(1997.4.10),女,满族,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c8c161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