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023-01-04 17: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欢迎阅读!
江清,近人,月亮,诗句,描写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局部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动身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马上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模糊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预备。

其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明显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由于日暮,船需要停宿;也由于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缘由。“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其次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




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原来行船停下来,应当悄悄地休息一夜,消退旅途的疲惫,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好像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原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第四句写夜已降落,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会得到的。诗的其次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像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安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最终发觉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孤独的愁心好像寻得了安慰,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安慰,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08efce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