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3-03-06 19: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欢迎阅读!
教学模式,探究,构建,初中,数学



浅谈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结构呆板单一,缺少灵活性,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教学关系摆得不正,开放程度浅,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低效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学习是一种多边协作探究活动,通过合作探究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课堂应是开放的,学生永远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用教育理论支撑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模式构建需要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支撑,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育理论可以借鉴。



1. 团体动力说。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 四人异质小组教学。美国学者格拉塞等人首倡的四人异质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配合利用小组单位的评比讨论与组间竞赛,提高学习成效,达到取长补短。



3. 现代合作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异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4.罗杰斯的学习观点。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最有用的学习是让学生动手做,并从中学会如何学习。动手操作和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5. 建构主义理论。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课堂教学观作为依托。

二、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学生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具有实际性、操作性、推广性,在创建过程中要符合操作理念,以期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1.互动观。合作探究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




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效果突出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认知、情感与技能均衡的教学目标。



3.师生观。在异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异质合作探究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基本流程大致可归纳为:合作设计一目标呈现—— 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展示——反馈与补救。异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明扼要,耗时短而成效显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分组原则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5.情境观。异质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异质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三、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

1.学生异质合作分组。首先强调尊重个性,异质分组。分组前首先要将全班学生分层,一般将全班分为优、中上、中下、差四个指导层,即按学生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和思想品质等分成ABCD四类。然后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共进、男女均衡的原则将各层学生适当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四人为一组,在四人小组中,一个高分生,两个中等生,一个低分生,按前后桌排座)。要选好小组长,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工作,同时采用小组长负责制。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培养和训练。要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讨论、检测、矫正,以及训练小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中对中心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负责对成员的学习检查和评价等。



2.自学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发现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阐述方法解答问题,提高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171b99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