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2023-02-01 22:2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欢迎阅读!
女性主义,艾米,视角,献给,玫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他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饱受清教思想侵蚀和南方父权体制摧残的南方女性艾米丽的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诉求,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和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威廉·福克纳;女性主义

作为美国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福克纳着力于发掘隐藏在悲剧或者苦难的根源,并非苦难本身。在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讲述了出生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艾米丽,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迫之下勇敢追求真爱,却遭到爱人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最终沦为恐怖谋杀者的悲剧故事。小说采用了典型的哥特式写作方法,福克纳并没有直接描写杀人血腥的场景,而是将哥特式的小说中阴森恐怖的气氛同象征手法结合在一起,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人物的变态心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主人公艾米丽为了追求爱情却最终谋杀了情人荷默的悲剧人生,从而揭示出在当时的男权当道的父权制家庭和清教主义影响下,艾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人生有着宿命性。



一、贵族文化与父权制压迫下的艾米丽

美国南方的早期移民来源于英国,他们依照当时的英国社会构筑了等级分明的南方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这种等级意识也深深的融入了南方人的思想观念里。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废除奴隶制度将从根本上颠覆南方的等级制度,这正是当时的南方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就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她的父亲就是一位深受当时正统清教思想影响的父权社会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南方贵族格里尔森家族的成员,他总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身段苗条,身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门恰好牵住了她们俩的身影。福克纳这样描写是有其深刻用意的,父亲叉开双脚显示的是父亲作为父权体制的权威,为了维护和延续家族的高贵血统,不惜手执一根马鞭为女儿赶走追求者。高贵而自私的父亲背对着这女儿,显示出父亲拥有不可抵抗的权威,所以在这种父权制家庭中,艾米丽并不是作为一个有自己正常需求和欲望的人出现的,而是一个物化了的附庸,丧失了自我意愿和自我权利。



在故事中,艾米丽身上更多被寄予的是旧南方的光荣与梦想。她活着的时候,代表了一个传统、一种责任,她的突然离世如同一座丰碑倒塌,无言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在她的葬礼上,内战的南方老兵穿上了联邦军队的制服,通过这种庄严的方式为她送行,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这两重压迫下,艾米丽失去了自己本该有的生活,而荷默尽管出身卑微,在男权主义文化的浸染下,并不真正尊重女性,即使是出身高贵的艾米丽小姐也不例外。在男权文化主导的社会里,自然与女性一起成为边缘化的群体。



二、在婚姻中苦苦挣扎的艾米丽

艾米丽生活的南方杰斐逊小镇,是一个以奴隶制经济为主的父权制社会,教思想深入人心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屬品。正如刘慧英在《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批评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中所说:女性是一种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利和自我行为体现的物化了的附庸。像艾米丽这种从小就受到父亲严苛教育的女孩,其行为是完全处于父亲掌控之中的。她虽然渴望爱情,但却时时受制于父亲的管束,只能将其深埋于心底。因此在父亲在世时,艾米丽始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没有机会向男子敞开心扉,直到父亲去世后,她压抑已久的感情像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她不顾镇上人的非议,大胆的追求荷默·伯隆。为了得到荷默的爱情,艾米丽不惜反抗一切。先是公开对抗教堂牧师的干预,后是直接直截了当地回绝了当地两位堂姐的劝说。小镇上的人宁愿怀疑艾米丽像她的姑奶奶维亚特老太太一样变疯了,也不愿意相信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嫁给了一个靠拿日工资北方佬。可艾米丽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婚姻背后的危机,她固执的认为,只要对荷默真心付出,就一定可以得到相同的回报。悄悄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上‘荷.伯’二字。可是她想错了,荷默是一个放荡不羁、生性自由的人,他无意与艾米莉成家,更没有办法给予艾米丽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工程结束后,荷默想要离开,这让艾米莉无法接受,为了留住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她选择用极其残忍的方式留住了荷默,她从药店买来了砒霜,悄悄地毒死了荷默,然后把他的尸体放置在楼上一间布置的像新房的屋子里



当艾米莉失去父亲的时候,没有人去给她关爱,她人性中黑暗一面在痛苦中得到强化,而这时被她视为全部的爱人又抛弃了她。这多重的打击,也是艾米莉对荷默痛下杀手的诱因,她仿佛觉得只有死亡的荷默才可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一疯狂举动使她的女性意识彻底扭曲和异化了,但这恰恰是一个长期被压抑的女性对父权社会最后无声的反抗与谴责。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异化

女性意识是女性能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作为有主权自由,有尊严权利,有存在价值的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一种内在意识,是对于男性的控制和主宰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自我意识。女性意识能使处于劣势的女性认识到自己与男性是平起平坐的,同样能实现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



艾米丽从小就不敢忤逆父亲的观点,是一个典型父权制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在这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艾米丽,乖顺,懦弱,对于父亲的顺从和惧怕,使她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父亲去世以后,艾米丽的经历了一场大病以后,短发形象亮相于公众面前,她想开始一种全新的,有自己独立人格和意识的新




生活。她暂时摆脱了父权的压制,内心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当她选择与北方佬荷默恋爱时,她突破了阶级的藩篱,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贵族礼俗对她的约束。但是,艾米丽和荷默的恋爱却让小镇的居民感到不安,因为荷默代表的是北方资产阶级,他的到来会影响到代表北方旧传统的艾米丽,这时小镇居民又扮演了艾米丽父亲的角色,开始阻挠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可艾米丽全然不顾这些,视爱情为全部的她狂热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在艾米丽身上的自我觉醒。



艾米丽变态扭曲的心理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她的死如同一个纪念碑的倒下,宣告了一个世界的终结。从淑女杀人恶魔,从优雅癫狂。艾米丽的悲惨命运是男权社会和清教主义妇道观对女性摧残和蹂躏的结果,是女性在极度压抑和无助抗争下的哀鸣,是艾米丽女性意识绽放出的一朵玫瑰。但可惜的是,这朵挣扎在废墟上的玫瑰,在焦土和瓦砾间苦苦挣扎,最终枯萎凋零。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陶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批评中男权艺术的批判[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6.



[3]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6.

[4]朱晓丽.艾米丽的悲剧人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

[5]朱晓光.男权文化铁蹄下的他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09



[6]钟珍萍.秋艳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女性诉求[J].安顺学院学报,201308



田思雨1994.2~)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5e3cfb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