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023-02-20 01:0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欢迎阅读!
共性与个性,坚持,统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作者:刘玉霞

来源:《教育·中旬》2014年第06

今天,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化与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教学模式亦有别于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成为其中一个最闪光的亮点。所谓小组合作,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分析,从而生成知识,让知识于无形中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而非老师刻意被动地传授给学生。 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课堂上这种模式更是大放异彩,主要在于政治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强、深奥,在理解层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模式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如今,去市里参加教研活动或者听课,模式几乎如此,小组合作,取材新颖,贴近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有一定的可行性,让学生乃至听课教师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感觉。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譬如在教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框内容时,我选用了苹果手机的标记及发展过程为主线贯穿,依需要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性高,讨论中观点碰撞、结论鲜明,我顺着学生的讨论结果,趁势总结知识点,一切都很顺理成章,让一节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充满了乐趣。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面对这种模式,学生有些疲于应付了,说得好听些,即出现了审美疲劳,细想想也是,每节课的程序都雷同:问题——讨论——再问题——再讨论,不停地接下去,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了。似乎这种模式走进了死胡同。这种现状的产生,也许在当初倡导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的泛滥或者说思维定位,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出路在于普遍采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其运用的条件性,考虑到各种情况不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说,就是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所谓共性,即小组合作模式在所有课堂运用的共同点,前面已经论述,这里不再介绍。而个性,则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知识本身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模式的提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虽然总体上理论性强,生涩难懂,但不是所有知识点都如此。比如必修4《哲学生活》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等知识,从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容上看难度不是太大,理解障碍较小,完全就是一种结论呈现,如果刻意小组合作讨论,似乎有点无病呻吟,不妨直接运用历史资料呈现,用典型观点判断即可。 二、学生合作能力与知识掌握的差异性

不容回避的是,学生在学习素质上是有一定差别的。总体而言,所有对外公开课、观摩课无一例外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放眼望去,对于一些生源较好的课堂来说,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小组合作的特色,效果显著。但反观一些生源较弱的课堂来看,效果就不是令人乐观了。经常听完一节对外公开课,也能听到学生私底下小声的议论:这节课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啊?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听懂呢?这些议论似乎有悖小组合作模式的宗旨。其实,学生不论采用哪种模式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很好的掌握知识,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然而一些课堂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小组合作的流程,热闹非凡,对于知识的讲授、整理反而淡化了,一带而过,默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其实根本是空的。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这一模式在运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把能力展示与知识掌握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流程往往在教学中占据整个课堂,对于个体的自主学习似乎忽视了。课堂上不时地小组合作,呈现知识点,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教材,自我整理变得可有可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知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该怎样学习,面对任何问题,好像解决也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寻求帮助,借助于小组合作,降低了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频繁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久而久之产生审美疲劳,何不在课堂上减少一两个小组合作的环节,或者偶尔让课堂没有这种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常保新鲜感,让小组合作模式常保活力。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主体与主导作用,更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它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任何课堂都可以随便的照搬照抄,拿来即用。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只有在教学中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彰显这种模式的魅力,同时展现政治课堂的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6a862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