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中魔事的预防与救治

2023-03-21 03:3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禅修中魔事的预防与救治》,欢迎阅读!
救治,预防

魔事的预防与救治--------宋智明

魔事的预防与救治

编按:佛弟子在修行过程中,偏离正道,误入歧路,所引起一系列反常的思想行为,障碍修行,称为魔事.浙江省嘉兴市一位读者采信反映该市的二位佛弟子,由于用功的不得法,为魔所使,引起精神病状,其中一人让其家属强送入基督教门中。对佛教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以智慧剑斩烦恼贼、摧伏魔怨、让人人皆得解脱。特请宋智明居士为大家解答. 魔事对于一个真正修行者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定心所现的虚影与变相,尽管在名相上可以把魔分做五阴魔、烦恼魔、死魔、病魔、中断魔以及天子魔、精灵邪魔等,无非是心念在不同层次上所相对应的境况而产生幻觉与虚相,其实皆是虚假不实,纯属唯心所造,像自然界中的云雾变化一样,虽然神秘莫测,等到一一析离,原来都是空的。但是因行人在用功过程中,初得禅定,能量聚散,神经变得敏感,觉受生执,不能透过禅定而以正智照见诸法空相,所以内动宿种——心灵的念头之种子习气与生理的寒热往来等;外引宇宙能量及境相的交参变化。因行者处在定中,能所相合,全是自心幻化,迷者不知,往往上当受骗,以为实有其境,实有其能,于是分别妄认,执取不舍。故气机乱窜,虚火上炎,颠倒神经,分裂大脑,因此造成发狂、乱语、失常、不眠、幻景、焦燥等不正常的心身变态,这种情况即俗称“走火入魔”的现象,如不及时救治,严重发展下去,即使活佛再世也难医治。

因为心身俱病,所以像电视机线路短路烧掉后很难再通电显相一样。魔事并不可怕,在了知一切唯心所造的基础上,再导人正行即可走上佛祖走过的正道而得顺利到达。 正行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四点,皆以统一心态趋向于道为根本:

一是真正归依三宝,明了三宝的意义与功德,引生菩提悲愿,进而返归自心觉,正、净的三宝。使凡夫与三宝得到统一。

二是明解经教——学佛不是一生的事业,因此应知如来垂教的本怀,修证的要旨,理事的分别,诸法的异同,一一融通,归于自心,使心解意开,明鉴佛法,得到统一。 三是忏业障积福德——业障不忏,黑、散、逼等境常常现前,决难修持佛法.

故应至心忏悔,消业见瑞,再以广大心拜佛,供养、读诵,赞叹,随喜等培养福德,业消则心清明,福厚则居无碍,自然内外无忧,心得统一。

四拜明师,得正法——佛曾对阿难说,善知识是成道全因缘,故应拜当代的明师而依止,求正法而行持.有明师在接引,则行人所修无虞,随顺直往.得法而安心无为,相应不二。师法俱在,心得统一,行道自在.因为在正因上心得统一,不再分裂执取,故永无魔事。

其次是纠偏,可用以下八个字来概括:急、紧、乱、枯、妄、执、追、得。

急——用心太急,欲想速成,造成虚火上炎,错乱神经。

紧——用心太紧,逼在身、法、境等某一处中,心不空灵圆治,紧到极点时,精神崩溃而失常。

乱——a理乱:所学的理未圆,如中观与唯识,禅与净土等,心自生矛盾而不解。b师乱:拜师太多,讲法与授法都不一致,自生困惑。c.法乱:一下子修有相,一下子修无相,以及显密,禅净等变来变去,莫衷一是,造成心的散乱而费尽精力。d.境乱:定中见境,变化多端,不知唯心所现,故而迷境失心,终被境惑而失常。

枯——死执一法,枯守一处。外缘虽离,内心则枯,枯久之后,厌生、厌饮,消沉悲观,造成身心失调。


妄——妄认身心境界以及定中的知见,久之而成心神颠倒。

执——执定一种觉受,执着一种境界,用心增上,形成反弹与变化,于是心失控制而入魔。 追——追求神通,追求奇迹,追求道用,追求境界,或于阴神定中,自以为是,故追寻心用,在定中知见中,起追忆想,都落于颠倒虚妄中而失常.

得——在功用中,自以为有所悟,有所证,有某些功用,称叹自得,于是魔入其中,助发其力而失常。

至于求治之法,应用观、省、转、停、放、发、调、离的八字诀。

第一观法——所有的入魔均与禅定有关,若无聚念归定,必无魔事,因为定中有能量流不同平常,故易引起气脉神经的变化,由神经的变化而显现为境界,执境界为真,故而成颠倒失常的魔事。因此,所谓观,就是对所修的定境,作如法的观察,看是否与禅的功德相应,如空、明、净、柔、乐、喜、一心等,如不相应,应立即舍去。

第二省察——不断反省,觉照当下,对于心境的正邪,内外理事等均应一一明察,使归于平衡安宁,不急不缓,提放得当,正念分明。

第三转机——如知已处偏差状态,心境产生明显的执着,以及人妄,失眠,不正知等,应立刻转机、化解偏邪及执着的状态。使心重归于宁静无为。

第四停修——如觉得越修越不好,该用的法智都已使用,还没有改变此一状态,应知此是人魔的兆头,此时气色不正,精神涣散,心智迷乱,无法人眠,因此,立即放下修行,暂时休息或游山玩水以散去定中的妄气,一般三个月内必能恢复。

第五放心——“放”是一个很妙的法,但一般精进用功者,都只有“提”而不知“放”。只有放下的用心才可保永无魔事。因为一个放下心来用功的人,已是大布施、他把身心世界,佛与魔、神通与道果也都一齐放下来,正于放下时一切病、一切魔也就自然消亡了。所以当用功有偏形成魔障时,只要全体放下,一切不管,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第六发泄——用功人因逼得太紧,积聚了一股火气,又因定心所动,显为种子,由内而动,形成暂时的病态,不知如何出离。此时千万不可压制,不可沉湎其中,更不可以为是偏差而焦虑,应当让它自然发出,或通过唱、吼、跳、拜、说等之法来发出。

第七调理——如有的行人体质较差,阴虚火旺,又加用心太过,造成虚火、失眠、精神不振的病态,也可请懂得禅定气机的医师稍加调理,可以帮助快速化解。

第八离弃——有些人本身知见不正,或为名利修行,或为功高盖世用功,因为因地有问题,一旦人魔即无药可救,其中一是自心本来迷乱;二是不具正发心与正理;三是诸佛菩萨无法加持;四是没有真正的善友救拔之缘。

所以遇到此类,不管何等身份,也只好离弃而不管.

假如遇到发心正确,只是用心偏差而入魔,自己又已完全紊乱,不知如何解救,那么,就得采取下列三个措施:

第一:立即送到国内真正成就的大善知识处,请求救治,定会慈悲加护与方便调治。

第二:如无以上条件,应将送到清净道场,大众念佛持咒给以消障加持,并由修行较有威力与智慧者,经常予以指点。

第三:又如以上条件也不具备,则应监护寺院与家中,请懂佛法的医师给予治疗,先镇静,次疏理,再补益,使慢慢恢复正常。

除此三个措施外,如入精神病院,转信他教,已不属佛门中事,故只得放任不管。

最后,魔事的形成,根本在因地,如发心不正,业障深重,福薄,善根太浅,狂傲自私等是造成魔事的最初因素.因此,预防魔事,先要检查自心,明确无误,方可无虞.除此师父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如不能善巧地指正弟子修学方向,足以误导弟子一生的道业.再者,不通宵教理,心中不明因果事理等,唯以迷心修法,疑惑不断,正智不开,路途不识,境界不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0aea6648d7c1c708a145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