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2-08-18 18:00: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欢迎阅读!
心安,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王子涵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22



一位藏族导游这样写道:“看着我的游客每人手上拿着一块钱,我很想提醒他们,那人也许是个职业乞丐。可是我没说出口。看着他们脸上纯朴而自然的神情,突然觉得所有质疑都是苍白的。”

信赖,难道不比一块钱更珍贵吗?这个简单的比较却常常被人遗忘。人们很早就看懂了人生的“真相”,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早早放弃了生活。也或许只有在西藏这片土地,人才会虔

诚地膜拜生活,重回赤子之心。此时,人才会放下对利弊的思考,做出最简单的选择,去相信。

“正是一个个孤立因素之间存在着间断的,无法直观经验的联系,因此使事物因果关系变得扑朔迷离。信,就像是在这些因素之间建立起某种无法经验的联系。”从否认这种联系的“思辨”到用信任宽容人生百态,从此人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人不再因质疑而彷徨,信任给人以心安,人便有了精神的依靠。

在孩子的思维中,“好人”和“坏人”站在截然相反的两面,彼此分隔。但在一个“社会人”的眼里,远没有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所以人在“趋利避害”的理念的支配下不断地被动地分辨好坏善恶,以至于在这样的思索中陷入了“怀疑一切”的境地。其实,人只需换个思路,把注意力从“能不能信”上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该不该信”。

关乎为人处世的真理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往往“保质期”短暂,为生活所演绎。马尔克斯说过:“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当人纠结于“能不能信”时,便会被这些不靠谱的真实迷惑,更倾向于持怀疑态度以求自保,唯恐被骗了感情,误了前途。而倘若把问题落在“该不该信”上面,便清晰明了了许多。若信比不信更能让人活得心安理得,何不坦然地选择相信。

每个人都会遇到“信不信命”的抉择。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并非肯定“万般皆有命,半点不由人”,所以能信。信命,是指人努力但知道极限,所以不苛求,平静心安。所以命运,该信。

或许,龙应台的文字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到今天其实还相信。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

真实或许变化莫测,但相信比不相信更让人心安。

相信的意义在于相信本身,使那些处于漂泊在质疑中的思绪得以安放,带着四处寻找精神依靠的“苦行者”回家。不再徘徊,不再流浪,此心安处是吾乡。(编辑:于智博)

评点:张引

文章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行文。作者从藏区游客毫不犹豫地布施给乞丐一块钱的事例中抛出了“信”这个话题,紧接着诠释了“信”的内涵,即孤立的个体之间建立的无法经验的联系。而在分析问题部分,作者将话题具体为“能不能信”和“该不该信”的选择上面:前者的关注点是事件本身,所以人们容易被各种表象左右,就很难进入“信”;后者的关注点则回到人们自身,扪心自问该或不该“信”,选择当然是“信”,因为信则心安,由是,作者就清晰地表明了自己“信”的立场和态度。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6cd4dc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