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歌共舞

2022-04-02 01:05: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诗歌共舞》,欢迎阅读!
共舞,诗歌



与诗歌共舞

作者:葛礼云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20年第10

中图分类号:G613.2 ;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0-0296-01 诗歌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其语言简练、节奏感强、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符合儿童审美特点,帮助儿童感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和概念,提高儿童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幼儿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诗歌教学,探索适宜有效的诗歌教学策略,为儿童和诗歌搭建桥梁,带领他们在倾听中感受,在模仿中学习,在想象中运用,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 1.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的语句一般分行排列、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在欣赏诗歌时,由念诵这种分行短句而产生的独特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了诗歌的音乐性,儿童也容易被这种节奏和韵律吸引。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凸显这种音乐美,引导儿童感知和欣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美。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人感受它的美。诗歌作品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可以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由于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对诗歌的欣赏不能像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诗文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幼儿通过耳听教师真实、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眼观教师读诗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潜移默化地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在倾听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思考。体态语具有直观、形象、暗示、感召性等特点,巧妙的运用体态语言进行诗歌教学,不仅能诠释诗歌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幼儿园涉及的诗歌节奏上一般较为简单,少数散文诗等节奏稍复杂一些,没有固定模式。明快的节奏是形成儿童诗音韵美的主要因素。 如:诗歌《想妈妈》 妈妈出差了, 宝宝多想她。 想和妈妈唱支歌; 想看妈妈咪咪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e9c067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