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解决高级蓝领缺乏是关键

2022-07-09 15:19: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制造2025 解决高级蓝领缺乏是关键》,欢迎阅读!
蓝领,中国制造,缺乏,关键,高级

中国制造2025 解决高级蓝领缺乏是关键



201558日,万众期盼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发布,未来10年被定义为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十年,但中国制造需要一个支点——高级蓝领。不仅仅要有技术,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的高级蓝领极度缺乏,这也将成为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常态。

高级蓝领到底有多大缺口?

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估算,在制造业7000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高级蓝领仅有5%左右,距离德国等工业强国尚有35%的缺口。按照这个比例测算,10年以后即中国进入工业强国的2025年,产业工人有望达到1亿,高级蓝领工人的缺口最少将达到3500万以上。

高级蓝领缺乏的根源

教育研究员钱颖测算,在过去15年,超过90%以上的企业放弃了自主培养产业工人的技能培养系统,近几年师徒传帮带的传统也慢慢消失。而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正在走入一条死胡同,多所职校的招生人数已经连续多年持续下滑。很多职业学校已经10多年没有更换过教材和实训设备,学生们学到的依然是几年前的旧东西,很多都用不上。“技工院校落后企业大约15左右甚至更长”,贵州某职校教务主任王慧曾公开表示。

国内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且稳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愿提前规划工人培养,也不愿承担太高教育培养成本,校企合作更多满足于企业临时性的用工需要,再加上缺少法律规定,中国的校企合作大部分流于形式。而在工业强国德国,德国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在招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必须送到职业院校进行培养,否则即为违法。

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分开是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应对工人荒而做出的决定,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当初的应急之举却被不断固化,随着就业导向对职业教育日益加深的影响,技校越来越倾向于满足企业的临时性用工需要,缺少双方共建的长期培养机制。国家职校教学资金和设备不足,企业技校面临教育体系不合理、成本过高的压力,业界也曾呼吁国家职教和企业技校的合并,但因为牵扯到国家体制和政策,很难推动。

鉴于改革的复杂性和利益模式的惯性,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感到棘手的难题,但是中国制造业要进入4.0时代,这些棘手的问题无法回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2607f57375a417866f8f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