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析

2023-04-27 13:2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刻板印象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刻板,幸福感,主观,印象

刻板印象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析

作者:阳钰,朱翠英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9



阳钰,朱翠英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刻板印象是指一类的固定印象形成的社会分类,根据性别、种族、年龄和职业,这一印象模型也被称为“标准化”效应。人们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追求永远是无法止步的,女性便成为追逐主观幸福感的主力军。从顶天立地体现男性的地位性,到后来的女性撑起半边天,这样的刻板印象的转化,逐一说明了女性在很多方面得到了认同,获取了更多的价值认可,从而女性的主观幸福感也随之发生改变。

关键词:刻板印象;女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C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17-02

一、引言

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首先在新闻传播范畴提出了刻板印象(stereotyp)的介绍。在他著述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这个术语,一般认为它是与一定的行为特征相关的,从认知的角度,可以定为“涉及有关团体的知识、想法和期望的一种看法”[1]的定义。流行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固定的成见”。刻板印象来自于通信传播领域,而主观幸福感来自于心理学领域,个人按照由自己设定的准则对自身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就是主观幸福感,这也是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还是个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心理学的参数。因此在心理学界也随之广为盛行,刻板印象对个人本身就是一种认知识别,因而具有一定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价值。

二、刻板印象对于女性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对主观幸福感钻研的结果有很多,其中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有主、客观两个主要因素,有很多对不同类型男女性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因而也就存在了性别上的不同,导致幸福感水平的不同。而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两性的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角色的男性与女性在不同的位置。

2003年徐大真[2]对信阳师范学院在校本科生60人随机取样,河南省优秀中学教师40随机取样的实验表明“男性与女性受试者都认为男性是勇敢的、强烈的霸主地位、坚忍的、强大的主导地位、领导者的角色,女性是体贴的、服从的、井然有序的、萝莉的、情绪化的角

色”。而后几年,许多学者[3]发现分析,青少年男性和女性角色的期望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评价。/她会将更善良、勤劳的品格隶属于女人,但会将很强,很彪悍的品格赋予了男性特征的能力。李林对于刻板印象在性别的社会角色里指出:“从历史上看,女性的温柔、非理性的,在家庭中发挥情感导向的表意文字,而男性的矍铄、理性、饰演社会中的工具性角色,形成了两者持续已久的性别刻板印象。”这是从两性本性的差别推演出来的两性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男人在社会生活范畴中,大多以社会、企业型事务为主体;妇女主要是强调家庭生活的作用,以家庭类型、依从性、工作类型为基本特征。

2007杜先生[4]在《社会心理科学》第一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双性同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量表是1974年贝姆编写的性别角色量表和Campbell1976年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双性、女性化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通过对比学生主观幸福感是最


高的男性性别角色。华南师范大学许禅贞[5]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顺序:双性同体、男性、女性、未分化,但其对双性化范例进行了着重钻探发现男性特对双性化者的整体主观幸福感和整体自我价值感都有明显的正向感化,而女性特质的影响则不明显。

近年来,大多学者一致认为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分依次降低的排序是: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其他国内相关研究的性别角色和相关变量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的这个序列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社会发展什么样,怎么样发展,女性只要富有男性正性的人格特质普遍幸福感比双性化以及女性化和未分化的要高,因此对于性别刻板印象而言那些传统的女性化的刻板印象并非是评价一个高主观幸福感女性的标准。

2.职业刻板印象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长期以来国家政策一直促进着男女性别平等的发展,确保男女同工同酬、支持女干部竞升等,从200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调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总体情况结果分析,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不断发展,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很多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调查数据表明,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和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或社会性别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女性担任起了“半边天”的角色。

职业的刻板印象随着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发生改变也随之有了改变。1994年有学者[6]指出,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下,企业的女员工主观幸福感不高,原因有很多种,家庭、婚姻、社会的支持等因素,他在研究中提出,只有提高企业对于女性员工的重视,才能让女员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以及积极情感的体验,这样从职业的角度上,工作给予她认同,从而有效提升幸福感。2013有学者[7]从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收入、行政级别对基层女性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的这5方面差异性进行程度组的实证查验,已婚的基层女性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明显比其他在婚姻状况的基层女性公务员要高。受过高等教育及以上的基层女性公务员,其主观幸福感指数偏高。较高收入的基层女性公务员,就会拥有较高主观幸福感指数。较高行政级别女性基层公务员,就会拥有较高主观幸福指数。这些研究发现,职业的选择、收入的高低等相关职业范畴的因素能够影响女性的主观幸福感。

三、结论

刻板印象这个从传播学起源开来的术语,被心理学领域广泛应用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外很多研究都与之相关。无论是对于组建这个社会的任何性别,主观幸福感都无外乎与我们息息相关,女性在我国国情下整体的刻板印象无论是性别、职业、地位、劳动力等各方面都弱于男性,但是从相关于女性的研究表明,女性的对于主观性感的需求高于男性,而这些刻板印象往往是社会对于女性在这个群体缺乏了解缺乏认同形成的固定成见,而女性的幸福感高多来源于社会赋予她的认同感以及重视度,当女性这些正性的评价多了,积极的情绪也会随之增高,女性的主观幸福感高小到提高整个家庭的幸福感指数,大到提高整个社会、国家的幸福感指数,只有从个体实现幸福感的提升,才能做到实现整体的幸福感上涨。通过积极情绪的作用,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方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沛.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心理科学1999224):342-345.

[2]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 [J].PsychologicalBuletin19991252):276-294.

[3]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36e498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