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年级古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2-12-27 12:1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生高年级古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理解,高年级,古文,小学生,答案

1.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1)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2分)

①女还 ②特与婴儿戏耳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②舍: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A.引酒且饮之 (将要)B.数人饮之不足( ) C.我能为之足 ( )D.终亡其酒(丢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虽有至道( ) 2、翻译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 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子无敢食我也。无: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 3、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 帮助 d需求,需要 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4.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虎求百兽而食之()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5.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划线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歧路亡羊”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37a88d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