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试讲——《登高》

2022-09-21 05: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试讲——《登高》》,欢迎阅读!
试讲,古诗文,登高

语文古诗歌试讲

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文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各位考生需要对诗歌这种体裁重视和关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学语文常考的课型——诗歌。

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教学的设计思路。一般情况,诗歌的学习可以分为五步走: 一、解诗题;二、知诗人;三、明诗意;四、悟诗情;五、熟读诗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尝试先走这样的教学模式,待到熟练之后,就可以脱离框架,自由操作了。下面就以《登高》为例,来看看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导入语

学生观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品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选取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精读诗歌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啸哀”“”“”“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正是心急如焚,才两鬓染霜。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地更有感情。 ()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的诗歌三吏三别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登高》答辩

问题:你这样设计板书的原因,以及此板书的优点和缺点。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本着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原则我设计了本课的板书。

首先由风、天、猿、渚、沙、鸟、木等景物引出作者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心境,最后感悟出常年漂泊、老病孤独、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这个板书的优点是可以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本课主要思路呈现给学生。当然,由于备课时间限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可能稍显单薄,并不能把本课的更多内容一一呈现。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考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9ca4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