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崔颢《行经华阴》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2-11-15 10: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崔颢《行经华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华阴,行经,赏析,鉴赏,原文

【诗歌鉴赏】崔颢《行经华阴》原文及翻译赏析



崔颢《行经华阴》原文

??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崔颢《行经华阴》注释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2??(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 3、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4、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5、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6、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7、驿路:指交通要道。汉?(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8、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9、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崔颢《行经华阴》翻译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崔颢《行经华阴》赏析

《行经华阴》是唐明诗人崔颢的诗词作品,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


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此诗即作于这种心境中,其思想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是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人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止,这里共有五?,诗中的“汉?”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人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b805af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