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

2023-04-05 03:2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排斥》,欢迎阅读!
排斥,社会

社会排斥

①经济排斥是指个人、家庭和地方社区未能有效参与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②政治排斥是指个人和团体被排斥出政治决策过程,这些个人和团体缺乏权力(disempowment)、没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声音(voicelessness)

③社会关系排斥或社会孤立是指个人被排斥出家庭和社会关系。豪斯等人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关系。首先是社会关系存在(existence),包括交往的人数多少、交往的频率如何。其次是社会关系的结构方面,主要指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的密度(density)、同质性(homogeneity)、多样性(multiplexity)或分布(dispersion)。第三是社会关系的质的方面,即社会关系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如何。依据以上框架,社会关系排斥或社会孤立是指交往人数和频率下降,社会网络分割和社会支持减弱。 ④文化排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失去根据社会认可的和占主导地位的行为、生活发展方向(life orientation)及价值观模式而生活的可能性。文化排斥的第二层是指处于少数的个人和团体不能享有他们的文化权利,即保有自身的传统、仪式、宗教信仰和语言等。

⑤福利制度排斥是指个人和团体不具有公民资格而无法享有社会权利,或者即便具有公民资格也被排斥出某些国家福利制度。后者包括排斥出社会救助制度。此外还包括排斥出社会保险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险制度只能保障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有基本保障,长期失业者将被排斥出社会保险制度;而从未工作过或缴纳过社会保险金的人也同样会被排斥出社会保险制度之外。

社会排斥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一些政治家、活动家、官员、新闻记者和学者经常在意识形态上模糊地提到穷人是“受排斥者”。后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 )”概念,并流行于法国,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

早在1950年,T.H.马歇尔曾在《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一文中指出,公民资格由市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三部分组成。上世纪80年代末,深受马歇尔学派的影响,社会排斥概念为欧洲委员会所采纳并作为其形成社会政策的核心。欧洲委员会把社会排斥概念与社会权没有充分实现这个理念联系起来。英国政府“社会排斥办公室”指出:“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简洁的术语,指的是某些人们或地区受到的诸如失业、技能缺乏、收入低下、住房困难、罪案高发的环境、丧失健康以及家庭破裂等等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时所发生的现象”(Social Exclusion Unit,2001)

对社会排斥稍作归因分析,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种观点:

1.自我责任论 脆弱群体所遭受的社会排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所造成的,甚至是由于他们不参与社会而形成的自我排斥。持



1


自由主义立场的学者往往将社会排斥的源泉归咎于下层阶级本身,穷人之所以穷是由于其自身无能或懒惰的结果。这种观点渊源于西方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2.社会结构生成论 社会排斥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所造成的。脆弱群体所面对的困境并非他们自身不够努力、自暴自弃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有意无意地将之排斥于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而导致的。这种观点比较普遍。

3.社会政策创造论 社会排斥往往发生于不同的社会政策层面,当社会政策系统化地拒绝向某些社会群体提供资源,使之不能完全参与社会生活时,就会导致社会排斥(如唐钧等人对于社会排斥的界定)。 社会排斥的类型整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排斥成因方面来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结构性的社会排斥与功能性的社会排斥。功能性的社会排斥就是指被排斥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因为自身功能上的欠缺而处于一种被排斥状态。结构性的社会排斥则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合理而造成的一些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包括通过制度确定下来的社会等级构成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结构与分层。

2.从人类生活的不同领域出发,可以分为经济层面的社会排斥、政治层面的社会排斥以及文化层面的社会排斥三个方面。经济层面的社会排斥是指人们在获取劳动生活资料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不公正对待,经济层面社会排斥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贫困。政治层面的社会排斥是指人们参与政治时权利的不足或被剥夺,这种排斥在前现代阶段普遍存在,它是通过明确的法令制度规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文化层面的社会排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种族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文化中心主义,以自己或本民族的文化为标准或中心来衡量其它人群或其它民族,它不一定是持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才存在这种排斥,同一民族中不同文化观念的群体也会排斥异于自己的群体。

3.客观的社会排斥与主观的社会排斥。有一部分人按照某种标准来看,是处于一种被剥夺被排斥的状态,但他们并不感到自己遭遇排斥。主观的社会排斥是指某些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自己处于被排斥状态。

4.显性的社会排斥与隐性的社会排斥。显性的社会排斥是通过明确的制度、政策、法律、习俗的规定,将一部分人排除于享受正常的社会权利之外,隐性的排斥是在一些看似平等的游戏规则之下,但却因为文化上、偏见上、习惯上或游戏执行过程中裁判者的原因而造成实际上的不公正。

5.被动的社会排斥与主动的社会排斥。被动接受社会排斥者并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或自身的先天性因素而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而一些主动脱离社会者,往往是在一种亚文化的引导下,因其不认同主流社会而主动逃离。

社会排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1.导致贫困,2.不利于社会整合,3.造成被排斥者巨大的社会焦虑和心理压力,4.违背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de1c96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