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

2022-05-03 17:2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幼教,中国,百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

作者:陈肖琪 贺超怡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1

纵观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百年发展,可以深刻认识到时代背景、社会需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对幼儿教育发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近代工业大生产、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翻看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可谓满目的动荡与不安。随着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特殊事件对旧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性质、办学宗旨等方方面面不断地发展、变革以适应社会需求。

《百年中国幼教》系列纪录片中,最触动人的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陕甘宁边区分会等为数众多的儿童保育院的叙述。这一特殊时期,举国动荡,全民族上下日思夜想的首要问题就是保家卫国、解决基本生活所需。纪录片里的片段一闪而过,却激起我内心的巨大震撼!谁曾想,在这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也能兴办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认识,1938年以救济、教育难童为总宗旨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应运而生。在宋美龄、邓颖超等一众进步人士带领下,战时儿童保育会有效发挥了救济并教育难童、免去前线革命者后顾之忧的社会作用。在我看来,正是这班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培养儿童对国家前途命运、兴旺发达的休戚与共的影响,才会自发地集结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

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温饱都成问题的社会背景下,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幼思想,社会各界人士为保育院的孩子们热心筹措物资,尽心尽力以最高标准满足孩子的保教所需。反观现今对儿童的社会性保教方面做出的努力,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法规的出台,我国儿童的社会性保教有了政策这一坚实靠山,可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对留守儿童、孤儿等的社会性保教扶持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毕竟,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善待、善教幼儿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深远影响,并付诸实践真正做出成效,给每一个普通人的中国梦以实现的素质基础,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生活不安、时局动荡的抗日战争时期,格外要求保育会的孩子们有较强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出于对社会特点的考虑,陕甘宁边区分会等战时儿童保育会相应地改革课程、树立新颖的战时儿童保教理念、吸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等,秉持特殊的战时儿童保教理论展开保教活动。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对社会本位论儿童本位论二者孰是孰非的争论与辩驳。在我看来,这两种理论好比是一根扁担挑着的前后两筐重物,在我们挑扁”——实际应用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极端对立局面。毕竟一筐满满当当、另一筐空空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f15c0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