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钟惺

2022-09-20 01: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朝历史】钟惺》,欢迎阅读!
明朝,历史,钟惺

【明朝历史】钟惺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又辞官归家,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兴诗歌中有三个命题。仿古,反对古文。他驳斥了明朝中叶以后文坛盛行的仿古思想,指出“诗人的兴趣总是高的,高的不同于耳的方式,丈夫的方式也不一样”(中兴诗序)。他认为“七子”模仿古人的语言和句子,但“那些采取古人极端的皮肤、极端的狭窄和极端的熟悉,并且便于嘴和手的人认为古人是对的”(同上)。因此,我们努力改变这种写作风格,提出“势穷必变”的改革主张(请参见《山亭诗序》)。其次,它主张诗人应该表达“自然与精神”(或“精神与心灵”)。这种“精神”或“精神”是“介绍古人的精神,从而连接后代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停止”。它是“寻找古人的真诗。真诗是精神所为”(诗序)。即在古诗词的精神中寻求自然的精神。然而,他认为古人真正的诗性精神是“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感受,独自行走,在喧嚣中休息”。因此,他自己的作品努力追求孤独感,“不要搞笑和奇怪”,即所谓的“孤独感”和“孤独素养”。并吹嘘道:“我们的话远非烟花。”(同年答尹孔照书)第三:提倡深沉孤独的风格。《明史·文苑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从洪道纠正了王、李诗歌的缺点后,他提倡清真和虚伪的纠正,变得深沉和孤独。”钟兴认为公安派的结尾风格是“粗俗”和肤浅的,并试图用“深沉而孤独”的风格来拯救它。然而,他又走上了形式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往往只考虑单词和句子,忘记章节,追求离奇的单词和危险的押韵,导致风格晦涩难懂,致使一些诗歌的语义不流畅,令人费解,如“树上无黄叶,云中有白孤村”(日间公园)等。钟和谭基于这一命题选择了石贵。他们选择的唐诗既单薄又冷漠。他们没有选择李白的《古风》和杜甫的《秋高气爽》等受到公众高度赞扬的名著。他们试图用平静的冷淡来洗涤《七子》的光辉,这显示了他们主张的长度、短小、优点和缺点。钟兴的诗歌因追求爱情和孤独而充满感情,思想狭隘,题材有限,缺乏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内容。但他苦口婆心地念经、刻字、饮酒,不遗余力。有些古代旅游诗写得很好。比如《京观音岩舟晚报》,虽然他们有雕刻的嫌疑,但他们对当时著名的风景画很感兴趣。他的《雨中爬雨花台》和《给弟弟看》□“在巴东路上,有清晰的思路。此外,一些诗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如江星海的12首诗,描述了“官钱不漏渔人”的严重赋税情况。

钟惺记叙、议论散文亦有一些新奇隽永之作。写景寄情小品《浣花溪记》,以生动细腻笔触描绘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成都寓地浣花溪一带逶迤、清幽的景色,抒写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并寄寓自己的情怀。清溪碧潭,移步换景,体现了竟陵派"孤行静寄"的情怀和个性,以及求新求奇的幽深孤峭的风格。此外《游五夷山记》也是此类作品。他的叙议小品《夏梅说》,巧妙地从时令变化,引出赏梅、咏梅人的冷热,进而揭示人情世态的寒暖;对"趋梅于冬春冰雪者"的趋炎附势风气给予嘲讽和批判,构思立意较为新奇。文艺短论《题鲁文恪诗选后》(之二)主张诗文创作宜少而精,提出"不能尽善,而止存一篇数篇、一


句数句之长,此外皆能勿作",反对"多多益善"粗制滥造。并将文章分为三等:"选而作者,上也;作而自选者,次也;作而待人选者,又次也。"

总之,钟兴的诗歌和散文提倡反古风和主观性,具有积极的一面。他创新而奇特的写作风格突破了传统散文,与公安派一样,促进了晚明大量散文的产生。他狭隘的主题和情感,艰涩而隐秘的语言和写作风格,无疑使他在创作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清代《公安》、《叮当声》作品被禁,诽谤和攻击十分激烈。

钟惺著作有《隐秀轩集》,其中诗10集,16卷;文23,35卷。诗按四至七言及古、近体排列,文以赋、序、记、传、论、疏、题跋、赞等分集编排。其他著作有《如面潭》18,《诗经图史合考》20,《毛诗解》(无卷数),《钟评左传》30,《五经纂注》5,《史怀》17卷。钟惺与谭元春合编《诗归》51,其中古诗15,唐诗36卷。又有《合刻五家言》(无卷数),《名媛诗归》36,《周文归》20,《宋文归》20卷等。又与谭元春合编《明诗归》10,补遗1卷;合评《诗删》10卷。此外尚有署名钟惺评点、批注演义小说,一般认为多系别人伪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054274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