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报告

2022-05-22 06: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课评课报告》,欢迎阅读!
听课,报告

听课评课报告



这个学期,本人聆听了我院“两课”4位教师的6次课,获益良多,感触也

不少。下面我就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听课评课报告。

一、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加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理论提升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说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课程。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可以按照教材体系进行,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一些概念、原理等,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完全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则难以达到真正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目的。所以必须采取不同于教材体系的另一种体系-----教学体系进行教学,这样即能消化吸收教材体系中的主要精神,又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进行教学内容处理时,几位老师能从理论的高度去理解、吃透教材,把握本章的重、难点以及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正因吃透了教材,所以在教学中显得游刃有余,抓住重点精讲、讲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与时俱进,贴进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实际,利用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难点,设置问题情境,针对问题实施教学。择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充实相应的背景材料,介绍该问题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去关注、去理解、去接受、去感悟,避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理论提升。 《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教学实效性强,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

二、合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也难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所以灵活、合理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听课中,几位老师均能合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的来说,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了讲授法、问题研讨 、辩论、情境教学启发式、案例教学、团队项目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力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过程互动化,构筑“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在讲授中老师们力求以生动的词汇和丰富的实际材料将深刻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辩和辩论,教师总结陈述。这种教学方法不是“填鸭式”灌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解教师围绕时代主题这个知识提出6个问题,师生互动,把这6个问题都解答了,这堂课的知识点就全部掌握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张老师选择了当今社会的不和谐


问题的教学内容,自己在业余时间辅导,课上由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的参与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能和表达能力。舒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意结合讲授内容不失时机地结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调查、体验、所见所闻、所体所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白老师擅长使用探究式学习法,要求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经历过程和方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转变。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主体心理活动,通过动手、动脑活动,变成学生头脑中的东西,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专题教学法。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如何将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等最新信息融入课程体系中是一个难题,我们坚持在做好系统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展时事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将国内和国际大事的发展和变化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素质的提高,开展好课堂教学

《概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专题化教学,可以完整、准确地向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促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转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应将学生的知与行统一结合起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更侧重于学生实际政治素养,道德能力的提高。听课中,我欣喜地看到几位老师合理地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贴近学生实际,恰当的进行课前学生的新闻播报,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现实、社会关注的能力。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纳入课上实践环节,就教材上的理论问题,以及社会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案例讨论分析、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合理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听课,我也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班额授课,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影响,参与的同学毕竟人数少。再者,大班额授课学习秩序难以更好。理论教学部分内容多,课时有限,需要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精讲,突出重点。部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较难,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有限,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性。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0eecd0ec3a87c24028c4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