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年纪别称-人物绰号

2022-10-09 06:5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节日-年纪别称-人物绰号》,欢迎阅读!
别称,传统节日,绰号,年纪,人物

中国的传统节日

1.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22日或者23日之间。民间有吃肉的风俗,俗话说:“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 2、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民间有贴春联,放鞭炮,挂年画,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的风俗。

有关诗句: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民间有吃元宵,观灯,猜谜灯、踩高跷、赏冰灯、舞龙灯、扭秧歌、跑旱船、耍狮子、打花鼓等风俗。 4、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每年公历45日前后(农历24个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作为民间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①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这天,单位多组织职工春游,学校多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百姓家庭倾家出动,给已故的亲人先祖扫墓,或前往殡仪馆献花悼念,或去坟山(墓地)除草、植树、培土、烧香点烛、供奉祭品,燃放鞭炮、焚化纸钱,挂彩球,祭祀活动形式多样。

注:①.“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为冬至后的105天,即清明节前1-2天。这天禁止生火炊食,只吃冷食。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史载:晋国公子重耳与介之推流亡列国,介割股肉供重耳充饥。重耳后回国为晋文公,介不求利禄,与其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屡求不见,遂焚山以求其归,介执意不出,与母共亡。晋文公伤心至极,为纪念介子推,把其殉难之日定为寒食节是日以甜饴(麦牙糖)和冷粥、干饼一起食用。唐代开始盛行寒食节扫墓,悼念故去的祖辈与亲人。后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二为一。禁火冷食虽已不传,但扫墓之旧俗却一直沿袭至今。明朝诗人屈大均(1630-1696)的《寒食》可以证明古代年时兴的寒食节:烟雨催寒食,江南又暮春。可怜三月草,看尽六朝人。 5、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等。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6、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源于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诗·小雅·大东》里。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据说那天是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们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织女两颗星星才看得真切。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女子都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节日里,民间有晒物、乞巧等习俗。 有关诗句: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


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有关诗句: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定为阴数,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有登高、放风筝、赏菊花、吃重阳糕、饮酒对歌等风俗。1986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有关诗句: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年纪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泛称——垂髫、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非之年、知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0岁——期颐。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水浒传》人物绰号

呼保义、及时雨- 智多星-吴用 母大虫-顾大嫂 母夜叉-孙二娘 花和尚-鲁智深 小李广-花荣 豹子头-林 行者-武 神行太保-戴宗 黑旋风-李逵 青面兽-杨 鼓上蚤-时迁 一丈青-扈三娘 九纹龙-史进 浪子-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15368149649b6648d747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