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修改版]

2022-07-24 09: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修改版]》,欢迎阅读!
乡情,名句,唐诗,赏析,来人

第一篇: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宋之问的《渡汉江》。全诗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故乡,我日思夜想的故乡,为什么我离你越来越近了,反而更加害怕和惶恐了呢?我的担心和忧虑会不会变成现实呢?越想越怕,我简直走都走不动了,看到远处来一个人我都吓得赶快躲起来,恐怕是一个熟人,我不得不问他家里的消息。

这首诗大概作于宋之问被贬之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迫武则天退位,诛杀二张,迎立中宗李显继位,原来依附武氏与二张的宋之问、杜审言等皆遭贬黜。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诸事艰难,非常思念昔日的荣华,次年春天便秘密逃还洛阳。 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所作,感情比较真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把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那种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对家乡的亲人日夜思念,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是否受到了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这种矛盾心理越接近家乡就越强烈,个中滋味,共鸣者甚多,这也是这两句诗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第二篇: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诗名句赏析之六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的《从军行》。全诗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初唐四杰之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指的是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意思是说我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一个置身书斋的书生。

关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理解,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以唐汝询为首,认为是讽刺朝廷重


武轻文;一种以吴昌祺为代表,认为是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述志诗。

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这两句诗的内涵,必须要对诗人杨炯的身世做一全面的了解。杨炯年少聪慧,十岁中神童举。神童举指的是童子科,是唐代科举制度的一种。《新唐书·选举志》说,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诵一经及《孝经》《论语》,卷通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杨炯中神童举结果是予出身,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不能授官,只好待制弘文馆。弘文馆隶属于门下省,生三十人。生员必须是皇亲国戚和显赫的京官子弟。按照杨炯的文采应该很快就能跨出弘文馆,大展宏图。但他在弘文馆一待就是十七年。如果说最初进入弘文馆还能令人羡慕的话,这时的杨炯已经十分厌倦这种无忧无虑、舞文弄墨、纵情诗酒、逍遥自在的生活了。

《从军行》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670年,诗人二十岁。虽然在长安城文名显赫,却得不到任用和提拔。这时的唐王朝正处于极盛时期,四处用兵,诗人竟日里看到的是一队队出征的儿郎。年轻气盛的诗人只能看着别人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自己却只能苟安于弘文馆中,与一群提笼架鸟、趾高气昂的纨绔子弟为伍,这种无奈、这种落寞,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读得出。

因此,我们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一个自伤自艾的句子,读出的不是豪情壮志,而是对自己命运的无情总结。

第三篇: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一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一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王翰《凉州词》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是唐代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调谨献给玄宗。玄宗把这些曲调交给教坊重新配词演唱。后来就以这些曲调产生的地方加以命名。凉州词在唐代影响甚大,尤其对于唐诗中边塞诗风的丰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著名诗人都写作过《凉州词》,名气比较大的有王之涣、王翰、张籍的《凉州词》 凉州位于现在的甘肃武威市。诗歌前两句的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的特产。夜光杯也具有西域特色。据说最早的夜光杯是周穆王时西胡所进献。相传用白玉精制作而成,因为“光明夜照”得名。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军饮酒出征的场景,反映出将士乐观豪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前两句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氛围,定下了基调。后两句主要抒情。征战的将士相互斟酌劝饮,酣畅淋漓,尽情痛饮,一醉方休,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与壮烈,颇具盛唐气象。“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发问抒发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可怕,而是报国轻生的铮铮誓言与雄壮高昂的沙场豪情。

第四篇:唐诗名句赏析之十六: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唐诗名句赏析之十六: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出自王维的《陇头吟》王维,字摩诘,河东人。世称“王右丞”早年积极入世,才华早显。安史之乱后沉入禅理,有“诗佛”之称。本诗属王维早年诗作,全诗如下: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属于其中的“横吹曲辞”。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现在的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一带。上句“长安少年游侠客”中的长安少年指的就是作者自己,此时的时间是开元二十四年,王维奉命出塞,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这时的作者以一个长安少年的身份来到边塞,是抱着一种游侠的思想的,意气风发。下句“夜上戍楼看太白”中的“太白”就是金星,古代人认为金星主兵象,可以据此预测战争。深沉之夜,长安少年,独上戍楼,仰天观星,不知是否背负长剑,这样一个充满游侠豪气的边塞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出他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这种气势,弥漫一种大漠黄沙的苍凉之气,和大唐边塞诗风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2f6233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