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谢池春·壮岁从戎》

2022-07-23 04: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国诗歌——《谢池春·壮岁从戎》》,欢迎阅读!
谢池,从戎,爱国,诗歌

爱国诗歌——《谢池春·壮岁从戎》



四十八岁,那年二月,由夔州(治今四川奉节)通判转任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十月,因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游于十一月赴成都上新任。宣抚司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

陆游在这里任职,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符合他的想效力于恢复旧山河事业的心愿。所以短短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为他一生最适意、最爱回忆的经历。

这首词是陆游老年居家,回忆南郑幕府生活而作。陆游在南郑,虽然主管的是文书、参议一类工作,但他也曾戎装骑马,随军外出宿营,并曾亲自在野外雪地上射虎,所以他认为过的是从军生活。那时候,他意气风发,抱着 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 (《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的一举收复西北失地的雄心。词的上片开头几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都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印证:如《书事》的 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暗荒郊射虎天 《蒸暑思梁州述怀》的 柳阴夜卧千驷马,沙上露宿连营兵。胡笳吹堕漾水月,烽燧传到山南城 《秋怀》 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等等。上面几句词写得极为豪壮,使人颇感振奋。但全词感概,也仅止于此。接下去一句: 笑儒冠自来多误 ,突然转为对这种生活消失

1




的感慨。

其一反前文的情况,有如《破阵子》词结尾的 可怜白发生 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为该句词语的出处;作者《观大散关图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则可为该句内容的注脚。这犹如一个晴空霹雳,作者的豪气与热情顿时灰飞烟灭。

承上片的歇拍,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与他的《鹊桥仙》词写的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渔父》词写的: 石帆山下雨空蒙三扇香新翠箬逢。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意境相同,只是说得更为简淡而已,其失落感跃然纸上。 漫悲歌、伤怀吊古 ,以自我宽解作转笔。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无奈 抽刀断水水更流 ,自我宽解反而更愁,只 ,又回到感慨作结。为什么无际的江南烟波的美景,还不能消除对秦关的向往?老年的隐居,还要怕什么流年虚度?这就是因为爱国感情强烈、壮志不甘断送的缘故。这种予盾,是作者心灵上终生无法弥补的创痛。他对秦关、汉苑的关注,缘于何?正如他的《洞庭春色》词写的: 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 《闻雁》诗写的: 秦关汉苑无消息,又在江南送雁归。 一句话,就因为这些河山长久无法收复。

2




这首词上片念旧,以慷慨之情起;下片写现实,以沉痛之情结。思想上贯穿的是报效国家的红线,笔调上则尽力化慷慨与沉痛为闲淡,在作者的词作中,是情调比较宁静、含蓄的一首。

《谢池春 壮岁从戎》作者简介

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46c44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