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与初唐文学(一)

2022-07-31 00:1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高宗与初唐文学(一)》,欢迎阅读!
唐高宗,初唐,文学

唐高宗与初唐文学()

初唐是一个以宫廷文学为主流的文学时代,帝王与文人和文学的关系相当密切。唐太宗、武则天、唐中宗等帝王不仅对文学相当爱好和重视,而且他们自身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与他们几位相比,唐高宗算得上是初唐时期文学修养最差、对文学最缺乏兴趣的帝王之一。他的诗现仅存九首,比太宗和武则天少得多。而从其现存的几首诗来看,水平都比较低。比如他写过一首《九月九日》,这类题目通常应该由深秋景象写到思远怀人,追求意境的清悠深远。而他的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清幽的秋景,后半部分则转写扈从侍卫的盛大威严,显得很不协调。这足以见出他对诗歌创作传统缺乏基本的了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太宗等帝王在位期间,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并不高,文学的发展比较缓慢,而高宗在位期间,无论是宫廷文学还是宫廷以外的文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现了上官仪和初唐四杰等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家,形成了初文学的一个高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同唐高宗本人也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贞观时期,唐太宗是宫廷文坛的核心和领袖。但是,太宗出身行武,早年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他一生的理想和建树主要是在政治方面。所以,尽管他对文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却并不真正懂得和了解文学,当然也就不可能创作出上乘的作品来。闻一多先生说:“太宗毕竟是一个重实际的事业中人:诗的真谛,他并没有,恐怕也不能参透。他对于诗的了解,毕竟是个实际的人的了解。他所追求的只是文藻,是浮华,是一


种文辞的浮肿,也就是文学的一种皮肤病。”(《唐诗杂论·类书与诗》)这番话讲得是很深刻的。另一方面,太宗又是一位极具权威且自视甚高的皇帝,由他来亲自主持和领导宫廷诗歌的唱和,则参与唱和的臣子们当然不敢尽情展现和发挥自己的水平。所以贞观时期的君臣唱和表面上看虽然很热闹,而实际的创作水平却实在无足称道。高宗即位以后,由于他对文学缺乏兴趣和热情,自然也就不可能像太宗那样身边围绕着一大群文人,经常在一起优游唱和了。于是,贞观时期热闹一时的君臣唱和的景象到高宗时不复存在了。没有了皇帝的积极参与,宫廷诗的创作中心自然也就要发生转移。上官仪、许敬宗等政治地位比较高的文人自然就代替高宗成为这个时期的宫廷文坛的领导者。上官仪、许敬宗等都是文学造诣相当高的诗人,由他们来领导宫廷文坛,宫廷诗的创作很快就出现了新局面。《旧唐书·上官仪传》:“()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号上官体尽管上官体因其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饱受后来诗人的批评,但比起贞观时期那种形同类书的粗糙作品,艺术上的精美程度明显要高得多;而它在声律对仗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使初唐诗歌开始向格律化的方向迈,为近体诗的发展和定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进步的因素都是我们不应否认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69c99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