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学军

2023-04-09 04: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学军》,欢迎阅读!
李学军,法学院,导师,考研,研究生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学军

李学军

证据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法学院院党委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

教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2005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学位(199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化系,理学学士学位(1986 访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6.1.-2006.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访问学者(2005.8.-2006.1) 证据法学、物证技术学、刑事诉讼法学 北京市法学会物证技术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司法鉴定业协会物证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文书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

《物证技术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完善》,获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二等奖。

与何家弘等人的《证据学科群现代教学体系》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与徐立根等人的《物证技术学》(第2版)教育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伪造货币检验”一文获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93年优秀论文奖;

“代森锌误检案及其思考”一文获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92年优秀论文奖。 论文类:

“公安科技文献”,《警察科学文摘》19907月~199612月间月刊、双月刊; “烟雾防范技术”,《安全技术防范》1995年第3期;

“代森锌误检案及其思考”,1995年《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优秀论文集》; “伪造货币检验”,1995年《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优秀论文集》; “脸部识别系统研究”,《安全技术防范》1996年第2期;

1998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199912期合刊,第二作者; “票证防伪”,《安全技术防范》1999年第2和第3期;

1999年物证技术学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电子数据与证据”,《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2000年物证技术学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二作者;

“浅议电子数据的证据地位”,《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001年物证技术与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2年第1期,第二作者; “当事人主义下辩护律师的地位、权利及制度保障”,《法学家》2002年第3期; “经济全球化与刑事诉讼法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7月(第4期); “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及其质证、认证”,首发于《公安大学学报》20028月,第一作者;转载于《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12期。

2002年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


“预断排除法则若干问题浅析”,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2004年第3期《诉法学、司法制度》全文转载。

2003年物证技术与侦查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 2004年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学术研究回顾”,《法学家》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超期羁押:成因分析及治理管见”,载樊崇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刑事审前程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与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作者;

“物质转移原理及其发展:原理、复杂性及扩张”,《法学杂志》20053月(增刊),第一作者;

“中国鉴定制度的问题与出路”,《证据学论坛》第9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物质可分性原理的评介”《证据法学论坛》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作者; “物证收集的合法性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物证比对样本的发现、收集、保管的研究”,《刑事科学技术研究论丛》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

“持续并创新: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研究新景象”,《法学家》2007年第1期;

“美国传闻证据规则的里程碑式变革”,载《证据学论坛》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程序和实质:鉴定结论发挥证明作用的双重保障——以物证鉴定为例”,《法学家》20082期;

“鉴定结论的专家论证及其他证据问题研究”,载《中国司法》,2009年第1期。

“侦查机关强制采取物证比对样本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径研究”,载《证据科学》,2009年第2期;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评析”,载《证据科学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着译类:

《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参译者; 《中国税收法制论》,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参写者; 《证据调查》,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参写者;

《物证技术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参写者; 《证据调查实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参写者;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物证技术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副主编,参写者;

《司法鉴定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写者; 《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参写者;

《司法鉴定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写者; 《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参写者;

《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参译者;

《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者; 《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漂移的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译者及初稿审阅者; 《证据调查》(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者;

《中国侦查学物证技术学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者; 《公安学论丛》,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者;

法学教学参考书:刑事诉讼法资料汇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参写者;

《“十一五”规划教材:简明证据法学教程》,副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965863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