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庐山高图》

2022-11-12 11: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赏析《庐山高图》》,欢迎阅读!
庐山,赏析,高图》

.

高古笔墨话恩师

——赏析《庐山高图》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被称为“明四家,其中要算沈周、文征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画家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一生吟诗作画,悠游林泉,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试,终生从事书画。沈周的《庐山高图》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庐山高图》纸本,纵193.8厘米,横98厘米,是沈周为老师祝寿而作。画中峰峦叠嶂,气势奇伟,巨瀑之下有一老叟位立静观。庐山,在沈周的心目中,是那样的巍峨,那样的简洁。以雄伟瑰丽的庐山来比喻老师的崇高品格,并在画上巧妙地安排一大一小的人物远眺香炉峰瀑布,从而点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中国民族传统美德跃然纸上。

《庐山高图》其笔法细秀,气蕴沉雄苍郁,用笔若毫芒,局部皴檫点渠不下五六通,显得苍茫厚实,是典型的王蒙风格。图中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气势恢弘。山石用披麻解索皴加强了立体感波墨点苔,笔力苍劲,深得王蒙笔力精髓而发展创造,再现了庐山宏伟的形象。山石用细披麻皴与牛毛皴梳理出岩石的体质,矾头石头以浓墨为苔,用明暗对此拉开空间距离。并在重墨的渲染下,注泉水弯弯曲曲,窗岩破壁直倾谷底。其间时为山岩所掩,时为栈桥遮隔,然笔断而意连,生动而有趣。

《庐山高图》构图上由近景的山坡乱松,中景的瀑布、岩,峭壁,远景的庐山主峰、自下而上,由近及远,近、中、远景相边,一气呵成,贯串结合而成S形曲线,这种构图法很像南宋院体的程式;近景的处理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整个画幅又以中间的一块山体为中心,并因为这块山石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统一。它以淡墨轻扫渲染,与周围以牛毛皴擦的厚实凝重的山肌拉开了黑白度与质量感的对比,同时使白色的流泉得到协调而不显得孤立。整个画风属于王蒙《青天隐居图》一路,但似乎又比王蒙更加繁密而清晰,也更有层次感。中央的山石结块与流泉的表现形式似有荆浩《庐图的影子》;画幅内部山石结构与树木为结体严谨写实,具有宋人的某些写实风尚,山头温润,苍郁的矾头又与巨然相似。较之王蒙《庐山高图》更加丰富而充实。但沈周却并未到过庐山(与仇英没去过剑阁而画《剑阁图》一样),这幅作品必然是他汇集各家张,以王蒙的形式语言为主绘制出的杰作,是沈周广师古人的结果。它的成功似乎在明寓了明代绘画更多的是在师古中寻找新的画面形式,而不是在自然中。

沈周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

.


.

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其代表作品现藏于大博物馆,重要作品还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绝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卧游图》等。这幅创作于41岁时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所作的《庐山高图》轴;即多王蒙画法,如构图深繁,皴染缜密录活,尤其中锋细密的牛毛皴浑的用笔和雄阔的气势,已现出自身的追求。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旨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在明代画家中,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明初浙派,以师南宋为主,风格上没有多少时代面貌,自沈周出,真正的明代特色才显示出来,可见其影响之大。

沈周是明代大画家,承朱元诸多名家,上追董源,巨然江南画纸,近效元代王蒙黄、公望、而于董源、巨然,李成尤有心得。沈氏虽承上述诸家,但皆能变化出入,非常注重创新,此《庐山高图》润湿而又苍劲用笔用墨、纷繁,宽博而又伟岸的造型布局,高致绝入。这是沈氏师法宋元,又创新意的饱含激情,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0557e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