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相关文献综述

2022-04-29 04: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性恋相关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同性恋,综述,文献,相关

同性恋相关文献综述

前言:同性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至少在中国)同性恋者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之中。同性恋问题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仅是性学界,也是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等各学科,可以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对同性恋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论述。

.同性恋相关概况 ⑴同性恋概念

同性恋是一种性的取向, 那些对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被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有时也用来描述同性性行为, 而不管参与者的性取向如何(万丽,20082001420,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出版, 在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 认为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 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

大量已有的研究也表明, 同性恋者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 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 尤为重要的是, 它是一种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性恋不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结构产生出来的, 而是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性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

⑵同性恋性质及成因

关于同性恋的性质问题,应该进行研究。虽然病与非病之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界限,同性恋与异性恋,同性性行为与异性性行为,甚至是男性与女性之间都是一个带谱,从雌雄同体的真性阴阳人到真正的男性或女性,都呈现一个谱系的规律。性定向与性行为也一样,服从这一谱系规律。这也是境遇性同性恋,尤其是在单一性别群体中同性恋和同性性行为增多的生理基础。可见同性恋不仅其发生与心理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性恋是否表现,在极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环境条件。同时也正因为同性恋者的痛苦并非来自同性恋本身,所以就没有理由把同性恋定为病态(周正猷)

⑶同性恋社会认可度 随着中国的开放,公众(尤其是青年人)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公众的开放,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也是不断提高的,在某些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也是不断和异性恋者的地位缩小差距的。可以说,当今中国人对同性恋的认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刘旭东,2011 .西方同性恋宽泛的法律文化认可,限制及接受过程 ⑴西方同性恋限制与接受(以美国为例)

美国同性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导性活动的主流观念是繁衍后代, 异性恋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同性恋(Homosexuality) 个词还没有产生, 男女同性恋极少被发现,也无人认为他们是同性恋, 同性性行为被看作是和鸡奸、通奸一样的宗教罪孽和法律犯罪。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

急剧变迁,构成了同性恋的认同和交往的社会动力, 使性倾向而非性别作为一种身份的基础成为可能。整个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的外部性限制力量非常强大。警察干预、择业歧视、反同性恋意识弥漫于当时美国社会文化之中。宗教罪孽、医学疾病和法律犯罪是歧视同性恋的三大意识形态。同性恋自己也深受同性恋不道德、无权和病态的观点的影响。许多同性恋认为被警察干预和惩罚是应该的。这种自我意识阻碍了同性恋身份的认同,限制了群体意识的形成。尽管没有宗教团体放弃对同性恋行为的责骂, 但宗教群体的一部分已经开始质问他们的罪过。一些宗教领导人呼吁把道德与法律分离开来, 并禁止法律干涉私人性行为。、社会反叛运动为同性恋运动提供了凸显的政治文化。同性恋组织为同性恋运动提供了力量聚积的社会平台。同性恋亚文化的出现为同性恋运动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有学者认为,缺少防御


机制的文化易被消释和压制。对既定文化的防御和对平等的坚持一样, 只能通过政治手段。因此,六十年代反叛文化采取政治行动就很自然了。促成了同性恋解放运动的诞生(赵庆寺,王启华 2003

⑵西方同性恋法律宗教等因素对社会认可的影响

同性恋作为亚文化群体长久以来始终漂移在社会制度的边缘, 同性恋一直处于历史的遮蔽之下。美国社会对待游离于文化主流之外的同性恋亚文化, 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同性恋运动也经历了从沉默、妥协到现身、抗议的发展轨迹。宗教罪恶论、法律犯罪论和医学病态论作为束缚和困扰同性恋的三大理论势力虽然没有销声匿迹, 但影响日衰。美国同性恋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经历根植于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在客观条件和主观选择的双重影响下表现了妥协与反抗的双重性和矛盾性。同性恋组织群体不但凝聚了斗争的力量, 而且限定了同性恋表现的特定形式,提供了同性恋生活的一种尺度。作为当时美国社会的一支反叛力量, 同性恋运动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 促使人们重新考虑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标准、个人的地位及其存在意义(赵庆寺,王启华 2003

同时,有研究预测,在美国,今后关于同性恋的社会政策方面的冲突将会更加剧烈。这种社会冲突主要发生在那些对同性恋有不同道德判断的异性恋者之间,而道德判断又通过法律而加强其力量。总的来说,公众意见的天平仍然是倾向过去传统的反同性恋的一边(黄忠晶,1994

.中国的同性恋发展。 ⑴道德观念

在以前,以及当前的很多人都认为同性恋是不道德的,如果说他们(她们) 真的不道德的话,那就是相当数量的他们(她们) 结婚了,欺骗了对方,也使得婚内的性生活不如人意,导致了家庭的不幸。而至于其他的方面,并没有不道德之处。反对同性恋的人的观点大致也就是集中在变态、疾病、违反自然、不能生育等几个方面。但目前,随着公众的开放,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也是不断提高的。 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中国是受严格意义上之宗教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尽管儒学对国人的影响不可小觑,但其终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反对同性恋的。从这点来说,中国的同性恋者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把其当做犯罪来对待。中国同性恋者的社会地位具有潜在的优越性。所以,纵观世界,仅就单纯的社会地位而言,中国同性恋者的地位是略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的。但最大的问题是同性恋者之间不能生育,而中国又是一个太看重生育太看重传宗接代的民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果谁是同 性恋,人们往往会认为他()很不幸,这也是在中国推行同性恋合法化的最大阻碍。中国同性恋者社会地位的进步,也因为生育问题而受到强大阻力。

⑵法律

目前我国对于同性恋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禁止,发生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只要不涉及未成年人,无人告诉,很少会导致法律制裁 此外,警方会在同性恋活动场所施行出于治安目的的临时拘捕,但一般会很快放掉,不作记录在案的处罚,但有时也会作15天拘留的处分。

在目前的中国法律下,虽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承认同性恋者的所有权利,但也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歧视压迫同性恋者 同性恋者的权益还是相当部分受到了保护,除了在性行为和婚姻方面(当然,如果同性恋者欲和异性结婚,法律还是允许的)(刘旭东,2011

⑶历史与制度的包容 从历史上来看,较之西方基督教世界对于同性恋行为的残酷惩罚,中国人对待同性偏好一直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从制度上看,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残酷迫害同性恋的记录,从未有人因同性恋活动被判死刑。由此我们看到,在中国的语境下同性恋群体的命运虽几经沉浮,


但总体来说,主流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平和与相对宽容的。在中国文化中,性并不能作为标识和划分人群的标准,而关于同性恋这个问题的讨论,均是针对同性性行为这一现象,而非同性恋这个身份(富晓星,吴振 2010 参考文献:

1.万丽 情色元素中的人性关怀——浅谈同性恋题材影片的亚文化传播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2.周正猷 试论中国同性恋研究的科学取向——兼评《中国同性恋研究》一书

3.刘旭东 透过国际人权法和部分国家立法审视中国同性恋现状及建议 中国性科学 2011

9

4.赵庆寺,王启华 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 安徽史学 2003 2 5.黄忠晶 美国对同性恋的调查研究 社会学研究 1994 2

6.富晓星,吴振 男同性恋群体的城

市空间分布及文化生产:以沈阳为例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0 1 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3973c7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