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导入例谈

2022-06-26 07:2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数学有效导入例谈》,欢迎阅读!
导入,有效,高中,数学

数理化学

未成曲调先有情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导入例谈



要:教学导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导入 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导入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也是直接决定着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精神,调动思维进入教学状态之中,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数学学实践,谈谈如何增强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一、紧扣目标——直接式导入

直接式导入就是在课前教师通过出示教学目标的方法,不以其他的情境为载体直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法,具有开门见山的特点,能使学生迅速地明确教学的任务,产生学习的目的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如教学时间紧张、学生本身状态很好、教学内容独立性强等情况,以这种方法直接导入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上《二面角》这一课时,为了提高导入的效率,我在上课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一个点可以把直线划分出两条射线;而使用一条直线可以把一个平面分成两个半平面;现在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角就叫二面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面角。然后通过课件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导入方法,少了很多花俏的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平铺直叙,但由于目的指向性明确,省却了学生很多的思考转弯的环节,直奔学习主题。这样的导入方法,对于那些教学时间较紧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节约不必要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又比如对于那些思维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也有利于避免由于教师教学情境创设过于复杂,而使个别学生在情境中转不过弯来的情况,从而导致浪费课堂45分钟有限时间的情况。

二、关注情感——激趣式导入

1.故事导入。讲故事是人类共同的特性,每个人都有听故事的喜好,故事以其特有的说服力,能激发我们的情感,调动我们的兴趣。人类数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的发现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教师可以收集这些故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课任务时,我结合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高斯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计算题:求1100100个数的和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很多同学都用心地从1开始一个一个地加,可是高斯却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出了结果。这令全班的师生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高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算出结果,怀疑他是乱算。等到高斯把方法一说,大家都对他非常地佩服。然后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是怎么算的吗?其实用他的这种方法,就是计算再多的自然说也不是难事,这就是等差数列。通过以上的故事,学生都对高斯的创新能力、数学天赋感到非常的钦佩,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2.情境导入。数学科学源于生活,又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


兴趣,提高导入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上《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内容时,在课堂上出示了以下情境:在盖房子的时候,泥瓦匠都会用一根线锤从墙上垂下来,这样的情境相信很多同学都见到过,也可能产生过疑问,那么这到底有什么用呢?这样的问题正中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有的同学猜想,这是为了保证墙面的垂直,于是我导出教学内容,面与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这样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

二、启迪思维——问题式导入

1.启思导入。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疑是产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的源泉。每个人都有对未知的好奇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未知产生了疑惑,从而使他们产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惑,使学生学会质疑,产生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导入新课,为高效的课堂打下基础。

如,在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时,同学们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思考,学生的观点分成了两派,这时有位同学说,如果选取特殊的角,让α、β都等于45°就不成立了。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考,于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教学的课题,导入新课的教学。

2.悬念导入。悬念被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应用于教学中,能使学生对未破解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高中数学师,要不断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悬念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课时,我问到:同学们大家知道地球最高峰是多少高吗?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都很清楚。然后出示一张薄纸片,说:我手上的纸片为1毫米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把它对折23次,那会达到多大的高度,大家能想象吗?这样的悬念,同学们产生了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准备。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作为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堂导入无疑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师,要切实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灵活多样地创设课堂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5b2e50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