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2023-04-07 02:0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乐山大佛》,欢迎阅读!
乐山大佛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乐山大佛景区导游员XXX,欢迎各位,欢迎你们。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的地方,景区的面积为17.88平方公里,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地处凌云山的中部,而凌云山的海拔为448米,面积约0.6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登震旦第一山,拜天下第一佛”的必到景区,国家5A级景区,现为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大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通高71 米,肩膀的宽度是 24 米,头的直径是 10 米,耳朵有 7 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 3.3 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 5.6 米,颈高 3 米,指长 8.3 米,从膝盖到脚背 28 米,脚的宽度是 8.5 米,头上的发髻有 1021 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乐山睡佛,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乐山大佛刚好位于乐山睡佛的心脏处,因此构成了“心即是佛”的千古奇观。乐山大佛雄伟壮观,它面对三江,雄峙千载,阅尽人间沧桑。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我接下来带您参观的是巨型睡佛。“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它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的直线距离约1300多米,它的头朝南,脚向北仰卧在三江之滨。您看,巨型睡佛的“佛头”是不是很惟妙惟肖呢,那乌尤山为“佛头”,景云亭如“睫毛”,那山顶的树冠各为“额、鼻、唇、颌”,真是逼真的很啊;而那凌云山的栖鸾、集凤两峰是大佛的“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最后您看到的那个东岩南坡就是“腿”了。这样一看,您是不是觉得此尊大佛太形象了呢

您现在处的位置是灵宝塔,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的山 ,因此得名灵宝塔。此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它坐东向西,高为38米,共十三级。此塔体中空,内部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而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非常相似。您看,这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您四处眺望。在塔的南面您可以看到藏经楼、东坡楼;在西面可以观赏到江水似天外泻来,很是壮观;您若向北面鸟瞰,可以看到乐山全城。您知道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是什么吗?其实主要就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用的。您看,这尊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而灵宝塔则作为航船的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不仅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还是我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要带您参观的是凌云禅院。您看,这凌云寺的寺门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金匾,上面是苏东坡书题写的“凌云禅院”四个大字。而两旁的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凌云禅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这里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在天王殿的前面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的是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而殿内正中的塑像为弥勒坐像,俗称“大肚罗汉”。在弥勒坐像的两旁分列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在天王殿的后面为韦a我们穿过天王殿,就是明代的建筑大雄宝殿了,这里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您看,殿内正中端坐的是释迦牟尼的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它造型优美,神态庄重。在大雄宝殿的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这是明代


以前的作品。寺内的最后一重殿就是藏经楼了,据说这里原来是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因此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

乐山大佛始建于公元713 年,竣工于公元 803 年,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 1200 年了。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 1200 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 4 层、9 层、18 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 13 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 1963 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和尚,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 20 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 90 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亲爱的游客,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凌云栈道了。在乐山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这便是“九曲栈道”了,它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在栈道的顶端有一座长廊式亭阁,而栈道第一折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并刻有楼台亭塔,属于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此栈道的最宽处为1.45米,最窄处仅仅为0.6米,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的脚底。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碧津楼相连,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5bcf30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