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2023-11-19 14:5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译文,庄子,原文,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思想,在后世的哲学和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逍遥游》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篇文化经典。

一、庄子《逍遥游》原文

齐物论者,志于道者也。以恬淡为主,以无为为器。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是谓之崩;物衰则死,谓之不道,是谓之夭。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不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庄子《逍遥游》译文

《齐物论》者,志在追求道的人。把恬淡寡欲看作主导,以无为而治为工具。若物体生机盛壮就会老化凋零,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崩溃了。若物体百病缠身就会死亡消亡,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夭折了。道不可稍有离开,能离开的不算真正的道。因此,君子要警惕他看不见的贤者,提防他听不到的知音。深藏不露的贤者最难得见,隐微不显的知音却最难得闻。因此,君子要慎独。欢喜、怒气、悲痛、愉悦这些情绪激荡而未表露出来的状态,称为。表露了并都能保持中庸的状态,称为


,是天下的大本来自;,是天下通达道路的妙方。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与我一体,万物生生不息。

三、庄子《逍遥游》的文化内涵 1.讨论道的问题

在《逍遥游》的文章中,庄子一直在探讨着的问题。他认为,道是人生龙潭,需要通过不断地追求和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并且,他还划分了的不同类型,比如无为而治、恬淡寡欲等等,从而让人们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倡导中庸之道

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最核心的就是中庸之道。从这些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尤其注重保持一个适度的状态,既不过于狂热,也不过于冷漠。这一点不仅在情感上体现注重中庸,更要在行为上始终贯彻中庸之道。

3.警惕与现实的关系

庄子在文中也提到警惕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隐性贤者和不为人知的知音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由此可以看出,他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困难和劣势,他强调警惕和避免过滥表露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敏锐分析和超然处世的精神。

四、庄子《逍遥游》中的极品语句

1. “樊跃出疑堆而不见兔,驰而不息,日复一日,心之所向,无力奈何,眼之所至,非兔而无他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bfff0a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