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阅读及答案

2023-02-08 03:0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
二十九日,七月,答案,阅读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阅读及答案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阅读及答案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注释】①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红蕖:红莲。③濩落:空虚冷落。④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2.“莲”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借“莲”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一项是(3分)

A、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C、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染污。 (宋·包恢《莲花》)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你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6分)

参考答案

1B 此句的意思是: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

2C

3、①诗人用像冰粒一样的露水,悲泣的竹子,触动加深了心境的凄凉;1分)②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颠破流离,与妻子分离的悲凉;(1分)③客中苦酒,,寒夜孤灯,表现出诗人孤独、失意之悲;(1分)④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表现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但这也是诗人无可奈何,壮志未遂的幽愤。2分)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1分)

参考译文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赏析: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半部分则是直接发抒感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宣泄出诗人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愤慨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冥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恨悲情。

此诗的前半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开头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下面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e27d20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