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祖

2022-04-11 13:2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光祖》,欢迎阅读!
吴光

吴光祖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常说的一句话。在侗家,歌声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鼓楼踩堂有闹堂歌,吃饭有敬酒歌,迎客有拦路歌,歌会有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的梅林、富禄、洋溪等沿榕江一带的侗寨,侗歌的传承有逾25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艺术形式,也是侗族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及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互相和谐的一种表现。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认为,侗族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极高,所以被誉为“天籁之音”特别是多声部曲调的演绎方式,堪称世界民歌艺术之珍品。代代相传的传承人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传承下去的根本保障,因此三江人民和政府一直重视对传承人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让侗族大歌这朵文化之花常开不谢,他言传身教,并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他先后荣获县市级“十佳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传承人”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他就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光祖。

吴光祖生于1944年,梅林乡新民村中寨屯人,是一位资深歌师。13岁开始学唱侗族大歌。然而“文革”期间,侗族大歌被扼杀。改革开放后,年轻一辈大都外出务工,侗族大歌受到了冲击,许多优秀的侗族大歌随着一些老歌师的去世而流逝,传歌面临断层。

“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在我们这代就断了!1985年,吴光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吴光祖是歌队中最有名望的歌师,是歌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多年来,他走村入寨为大家传授侗族歌曲。他家的吊脚楼一楼成了文艺队的活动中心,几乎每晚都挤满了乡亲。他们在此弹琴唱歌,互相交流,因此寨中人人皆会演唱大歌。该屯四支侗族大歌文艺队逢年过节常到周边各个村寨去演唱,还经常代表乡、县参加市、自治区级文艺演出。1992年以来,该屯先后组织大歌队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各种文艺演唱会,使“三江侗族大歌”名扬千里,侗族大歌队也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文艺队”2008年,侗族大歌队代表广西参加了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的比赛,并录制了音碟《侗族大歌》

2004年,吴光祖开始组织举办侗乡歌会,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成为传承与发扬侗族大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吸引了自治区内外多家艺术院校、央视等媒体、海内外游客前


来采风、学习。

位于榕江河畔的三江梅林乡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侗歌,也爱唱侗歌。对于梅林群众来说,每年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农历二月二的侗族大歌节。这项当地侗族百姓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有200多年的历史,迄今已举办了127届,是侗族大歌传承的生命力载体。每年二月二这天,在悠扬的芦笙中,侗族大歌此起彼伏,梅林群众以歌会友,就连围观的游客也被热闹的气氛所感染而加入大歌的队伍中来。

“在梅林乡,唱侗歌是人们生活的常态。”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刘德雄说,这里每个侗寨都有一支甚至十几支侗族大歌队,他们把侗族大歌唱出村寨,唱到三江的各个景区甚至唱出广西,梅林乡也因此闻名于世,并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梅林中学,产生了一股侗族大歌传承的新生力量。以“一校一品”为特色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三江县开展了数年,依托当地侗族大歌的资源,梅林中学将侗族大歌的歌师和艺人请进了课堂。过去,侗族大歌只流传于村里的老人口中,如今一到兴趣课,悠扬的侗族大歌就飘扬在梅林中学的上空。

现在,吴光祖受聘于梅林乡中心小学,担任专职的侗族大歌传授教师。他编写的100多首侗族大歌,将印制成为出版物保留下来。如今,三江县各个乡镇都有吴光祖的学生。他们有的成为歌师,有的加入了表演团队在各个景区进行表演。在吴光祖的影响下,梅林乡每个侗寨都有一支甚至十几支侗族大歌队。梅林乡的侗族大歌飞出了村村寨寨。

“侗族大歌的保留和传承对三江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江县在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上做了很大努力。”据刘德雄介绍,为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侗族大歌的保护和传承,除了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每年2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三江县还划拨了上百万元用于侗族大歌非遗保护。此外,三江县政府和非遗中心还在三江县中心小学以及梅林乡新民中寨成立了侗族大歌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展示、传承、培训、授课等方式培养侗族大歌传承人。至今,三江拥有国家、区、市、县四级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16人。侗族大歌也频频出现在柳州、广西甚至全国的各类比赛和演出中。三江还举办了侗族多耶节、侗族大歌节等精彩活动,每年有近500万的游客来到三江领略侗族的精彩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0dae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