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绡绡”为妙——与柯继承老师商榷

2022-03-29 04:5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薄绡绡”为妙——与柯继承老师商榷》,欢迎阅读!
商榷,继承,老师

“薄绡绡”为妙——与柯继承老师商榷



近期在《怡园》副刊读到柯继承老师一篇关于苏州话的文章——“薄枭枭”,文题把我唬了一跳,咱苏州人何时有过如此生猛凶险的语言?仔细一读,原来柯老师是说,用苏州话来形容某片状物的厚度相当小,叫“薄枭枭”。柯老师认为,之所以要用“薄枭枭”这样的字眼,是因为“枭”原是古人对猫头鹰一类的鸟的通称,猫头鹰在飞行时,迅捷而无声,所以凡翻过厚度非常薄的东西,就像猫头鹰翻飞一样,苏州人叫做“枭”(掀)。但我仍有疑问,赶紧查阅资料:一说“枭”是传说中与鸱鸺、猫头鹰相似的一种鸟,通常用来作“勇健”替代词,譬如将那些强横而野心勃勃的人形容成枭将、枭雄,将那些智勇杰出的人物形容成枭勇、枭健。至于那“枭”到底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

另一种说法是,讲“枭”原来并不指鸟,它指称鸱鸮是汉代以后的事(先秦时期猫头鹰有一专门名字叫鸱鸮)。“枭”是古代一种刑罚:枭首。即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枭首示众。而这种刑罚,则源于古代的一种祭祀。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曾对这个字做了很详细的解释。他说,“枭”字跟“鸟头”(注意:不是整只鸟)有关、跟木有关。此字本意是表示在


木头上磔杀鸱鸮,显然它与祭祀有关。段玉裁说,仓颉造字时曾见黄帝这么做,于是就造了这么一个字。周朝取代殷商后,这种祭祀曾一度荒废,到汉朝才重拾古俗,但年代久远有了误解,认为古人取鸱鸮祭祀上天,是因为鸱鸮性恶。看来这“枭”字,与猫头鹰翅膀并无关系,只是古代一祭祀用词,并且与凶险、蛮横、霸占、无情等词有点搭界。如清代朱佐朝的《吉庆图·露订》:“但大舅为人枭薄,若知小婿难中,必然不允,还宜瞒过才好。”这“枭薄”两字,就指刻薄无情。

苏州人的口语,拿来给那些文学家写文章作小说,有时并无什么讲究,也不一定会有时间去考证,知道来源最好,不知道的取谐音代替就是,譬如这形容很薄之意的“薄枭枭”,前人有用过“薄嚣嚣”、也有用“薄枵枵”的、还有用“薄绡绡”的。我认为,用谐音取替方言口语,不太正确没有关系,看得懂就可以,但字面基本含意不能太野豁豁,最起码能够解释得通,这是其一;其二是,苏州话一向被称吴侬软语,那么用文字来表现口语时,就应注意一定软硬度,像上述的“薄枭枭”、“薄嚣嚣”,虽是音同,却十分显得生硬险恶。倒是“薄枵枵”、“薄绡绡”来得软熟适度些。这两个词,前人都有使用和记载过。如“枵”字,《天工开物》:薄枵枵,意谓很薄。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


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插一花絮:有次央视来苏录制节目,拍摄园林评弹演出。因苏州话北方人听不懂,旁边有屏幕打台词,里面一句形容衣服很薄的“薄枵枵”打成了“薄嚣嚣”,好央视在做节目时非常谨慎,翻阅资料后发现这词写错,马上改过。

个人觉得,苏州人形容薄,“薄绡绡”为妙。当你衣着单薄难御寒时,长辈会心疼地说:“看你穿的薄绡绡,勿挡风寒”。这“绡”古代是指薄得透明的丝绸,有形容词就为薄如轻绡。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汉宫春·青女初晴》:“青女初晴……华清汤暖,薄绡半卸冰肌”。薄绡绡在此,别有一番神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2c9d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