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住我家

2022-05-28 08:39: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爱住我家》,欢迎阅读!
我家

让爱住我家

————谈谈我的班主任管理心得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里,我深深的知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在班主任工作中,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母亲的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用父亲的严约束孩子们,我努力让自己做那载舟的水,让爱永远住我家。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很多人在提到班主任老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语言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们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停留在教室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以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微笑传递着友善。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学习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更加容易接受批评,接受知识。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不仅把快乐带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也让我们心情愉悦,教育教学都能事半功倍。对学生施以爱,增加情感投入。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努力学习。在班主任工作中,教


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经常骂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成见或怕这位老师,上课时,就没有好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因此,我们应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重视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心。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正因为有了这个动力才会有良好班集体。

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 自我意 、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 更是如此。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 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中专生和职高生大多比较顽皮,成绩 偏差。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学校的歧视、家庭的 威压,使他们深感自卑和压抑,渴望改变环境,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受应试教育唯分论的 思维定势影响,教师往往视之为劣等生,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而在思 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他们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


次次破灭 ,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加抑甚至“破罐子破摔”如此 恶性循 形成了素质教育的障壁。尊重人格,就因此成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呼唤, 成为激活他们心灵的及时甘霖。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 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班集体的氛围才会活跃,每一个孩子才有主人翁责任感。

三、恰当地利用激励性表扬和友善的批评

激励性表扬和友善的批评都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我想,能不能把表扬和和批评变成一种看得见又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得到,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便是激励性评语式的表扬法和友善性评语式的批评法。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使我真正尝到了甜头,大大转变了学生以前做作业拖拉、书写糊涂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学生都有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在在班主任实践活动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按质按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36517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