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

2022-04-10 19:07: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欢迎阅读!
评改,作文,优化,促进,心理

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

作者:顾晓燕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22



江苏 南通 顾晓燕

传统的习作评价是封闭的,教师是唯一的读者和“审判官”。在这单一的作文评改模式下,学生对作文失了兴趣,多了畏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

一、作文的评改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

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只要多留心学生的作文,就能从中看出他们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全。作文的评改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渗透心育,让作文评改成为学生心理优化的助推器。作文的评改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理学研究表明:心灵的交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提供心灵交流的场所,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个体,作文评改正是这样一个心灵交流的场所。通过评改,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这就要求在评改时,既要看到学生表面现象,又要看到内在的本质;要看到学生的优点是什么,也要注意学生所缺的是什么,全面地、深入地去关心学生。

二、作文评改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自信

叶圣陶说:“评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同样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应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给学生之所需,于细微处见真诚,多一分付出必有多一分收获。老师写批语要笔下留情,给学生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学生作文态度端正,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作文批语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而不仅仅指出成败得失。能让学生尝到作文的快乐,这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他们迈出的任何一小步,都应该热情鼓励,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在写批语时,可以尝试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自己对学生作文的喜与忧,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告诉学生,这种心灵的对话,往往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你的作文充满童趣,语言清新活泼,字迹又那么清秀,读来赏心悦目”“你的作文语言流畅,我为你的进步感到欣喜,如果你能把事例写得再具体细致些就更棒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对作文满怀热情。“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后进生,老师应该多一份关爱,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用我们的真情,在作文评改中给学生鼓励和自信,才能让作文评改真正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三、创新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在评改中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评改忽视学习心理、评价心理的研究,以教师为本位,一厢情愿地评判学生习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改得满纸通红,却是徒劳无益。于是,习作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变“替学生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把习作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让他们去亲身体验、欣赏、辨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对照自我,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要教会学


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习惯,变单一的教师批改为自改、互改、集体改等各种方法交互使用。让学生在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修改中学习提高,养成大胆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在评改作文中培养能力,思考生活,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总之,研究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影响,重视评价主体的心理需求,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过程,必将有助于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659091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