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023-03-01 11: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欢迎阅读!
儿童心理,成因,留守,分析,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相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

作者大多对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实行的调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协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作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很少联系。

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有不同水准上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89.2%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实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点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水准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充足的重视,不能给予即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有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即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相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水平较差,16.2%的表示自控水平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水平为一般,只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691900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