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3-02-25 17:3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欢迎阅读!
幼儿园,幼儿,意识,规则,培养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人一生下来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先是接触社会的小单位——家庭,以后圈子逐渐扩大,由托儿所或幼儿园,乡镇或大都市,省,最后扩大到国家和整个世界,所以每个人都要同别人相处、交往,建立人际关系;都要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等,这些都属于社会行为。

幼儿阶段是社会和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不够重视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应具备社会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他们表现出来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中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对小班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研重点

1创设自由宽松的人际氛围和可操作的游戏活动环境,引发孩子在模拟想象的社会性游戏中经受磨练,建立规则意识。

2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引导幼孩子积极思考有序的规则意识的形成将会让学习更方便更有效。

3、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解成人社会的社会准则,在参加大团体活动中守规则、讲秩序、懂文明。

4、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注重环境的熏染,使规则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环境。它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所以,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1.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

2区域设计和操作材料的设计具有暗示性,让环境、材料开口说话。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规则的作用,促使儿童用行动积极去响应。

3.教师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模仿、学习。所以教师要以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发挥榜样作用。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更不能去做。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 2 学习纲要。重点是社会部分

3 结合《多元能力》《五大领域》教科书开展社会领域眼的研究。 4 课题组教师上研究课,根据不同年级组的主题进行。 十月份:

1 反思教学活动,老教师与新教师展开讨论。 2 学习社会行为规则的专题文章。

3 确定同一课题,各年级组围绕课题自行设计 4 相互观摩,评课,反思。


十一月份

1 收集有关行为规则的图片,标记。布置班级专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认识。 2 学习文章

3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对一互帮互学。相互观摩。 4 共同学习,反思 十二月

1 学习理论文章。提高理论水平。 2 开展幼儿行为规则的知识竞赛。

3 游戏中关注幼儿行为规则的学习是否到位。 一月

学习文章,书写总结,收集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733a58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