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术语

2022-10-11 22: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名词术语》,欢迎阅读!
术语,名词,古代,文学

名词术语:

1.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2. 沈宋:沈宋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4.盛唐气象:是宋元明清时期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盛唐之时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望建功立业。他们一是喜欢描写祖国壮丽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学习,注重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雄浑特征得力于此。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5.盛唐边塞诗: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

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近人以“高岑”并称往往是因其边塞诗。同时,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7.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8.诗仙:诗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或气势浩瀚而变幻莫测,或标举神韵而自然天成,其诗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特色而得此名。 9.诗圣:诗圣,则是对杜甫的称誉。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词,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清代王士缜谓杜甫“作圣语”后遂有“诗圣”之称。 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精深、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泄无余。 11.豪放飘逸:李白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


随性情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章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12.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13.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文学追求。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深远。 14.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人。这一诗派在理论上崇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批评政治、社会、补差时政的功能。在创作上,重写实、尚通俗,追求浅切。在语言上,追求平易通俗,在诗歌史上掀起了一轮新乐府诗的风潮。

15.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16.长短句:与诗相比,词在形式上最大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乱,故从宋代开始,“长短句”成为词的别称。

17.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花间集》中,故称。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汉族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谢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

18.花间鼻祖:温庭筠。解释同上。 19.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南唐词人重视以词言志,偏重抒写情怀,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境。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

1. 半山体:“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其

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清绝的绝句。风格为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又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他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订成《半山集》

2. 山谷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黄庭坚推崇

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3. 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摆脱前人藩篱,形成自己的独

特风格,被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取材主要是自然景物,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语言自然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妙趣。它把江西诗派的师法古人、艰涩奇峭变为师法自然、自然平易,在创作方向上是对江西诗派的一个变革。 4.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

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


及生活的困苦,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物动态图。 5. 柳七风味: 6. 婉约词:古代主要词体流派之一,题材上多写女子闺阁和相思之情,风格上则曲折委婉,

细腻绮丽。从词的肇始到后来,一直是词体的主流和正宗派别。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7. 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

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 8. 以诗为词:苏轼词在思想性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凡是诗可以写的题材,都

可以用词来写;艺术性上以诗句入词,使词句兼有诗句的韵味之美。这就是所谓的“以诗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的做法使词体向诗体靠拢,缩小了词和诗之间的差别,在词史上是一种伟大贡献。苏轼“以诗为词”的说法最早出自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 9. 自是一家:苏轼使词从传统女性题材中跳出来,摆脱倚红偎翠脂粉香泽,强调即事抒怀,

充满博大情怀,写士大夫文人全部的人格。抒写创作主体的襟怀,强调阳刚之美。苏轼有“自是一家”的自觉创新意识,不追逐别人的潮流,自创一体,开拓创新词境。 10. 易安体: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因其自号易安居士,故称易安体。其词善于选取日

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示内心世界,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历程,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颇具特色,后人多有效法者。 11. 别是一家: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词论》是中国文学

上最早的一篇关于论词的文章,其中追朔了词的发展,兴起直至对词坛宿将的批评,其中提出的“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其中提出了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李清照词论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继承了苏门论词“自是一家”说的菁华。 12. 以文为词:即语言的散文化,是辛弃疾词的显著特色,其语言风格表现为句式的奇句单

行,语调的舒缓自由,语音的抑扬抗坠,同时也将诸多的经传,故事,名言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一并拿来,为我所用。 13. 摧刚为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96f2bcddccda38366baf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