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交际中的寒暄礼仪-范文模板 (2页)

2024-01-24 01:44: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2019-交际中的寒暄礼仪-范文模板 (2页)》,欢迎阅读!
寒暄,交际,范文,礼仪,模板

2018-2019-交际中的寒暄礼仪-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交际中的寒暄礼仪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交际中的寒暄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

万事开头难,会晤开始前也离不开寒暄。音乐始于序曲,会晤起于寒暄。寒暄和言辞是会晤和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寒暄是会客中的开场白,是坦率深谈的序幕。言辞则是人们互相接触交往而进行的谈话,它是人们增进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方式,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言辞又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形式。要使寒暄与言辞达到预期的交往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礼节。

寒暄是会晤双方见面时以相互问候为内容的应酬谈话,属于非正式交谈,本身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打破彼此陌生的界限,缩短双方的感情距离,创造和谐的气氛,以利于会晤正式话题的开始。说第一句话的原则应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比较常见的寒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问候型寒暄。问候寒暄的用语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礼貌的问候语,如“您好” 、“早上好” 、“节日好” 、“新年好”之类,这些是受外来语的影响在近几十年中流行开来的新型招呼语。过去官场或商界的人,初交时则常说:“幸会! 幸会!”表现思念之情的问候语,如“好久不见,你近来怎样?”“多日不见,可把我想坏了!”等等。表现对对方关心的问候语,如“最近身体好吗?”“来这里多长时间啦? 还住得惯吗?”“最近工作进展如何,还顺利吗?”或问问老人的健康,小孩的学习等。表现友好态度的问候语,如“生意好吗?”“在忙什么呢?”这些貌似提问的话语,并不表明真想知道对方的起居行止,往往只表达说话人的友好态度,听话人则把它当成交谈的起始语予以回答,或把它当作招呼语不必详细作答,只不过是一种交际的触媒。 攀认型寒暄。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人际互动中的关系也是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那样的“亲戚” 、“朋友”关系,如“同乡” 、“同事” 、“同学” ,甚至远亲等沾亲带故的关系。在初见时,略事寒暄,攀认某种关系,一见如故,立即转化为建立交往、发展友谊的契机。三国时,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这短短一句话,就奠定了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情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攀认型的事例比比皆是。“我出生在武汉,跟您这位武汉人可算得上同乡啦!”“您是研究药物的,我爱人在制药厂工作,咱们可算是近亲啊!”“唉,您是北大毕业的,说起来咱们还是校友哩!”


2018-2019-交际中的寒暄礼仪-范文模板

这些事例,说明在交际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契机,发掘双方的共同点。从感情上靠拢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敬慕型寒暄。这是对初次见面者尊重、仰慕、热情有礼的表现。

如“我可久仰大名了” ,“早就听说过您!”“您的大作,我已拜读,得益匪浅!”“您比我想象的更年轻!”“您也精神多了!”“小姐,您的气质真好,做什么工作的?”“您设计的公关方案真好” 。寒暄语或客套话的使用应根据环境、条件、对象以及双方见面时的感受来选择和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见面时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没有陌生感就行。那么,寒暄应注意些什么呢? 态度要真诚,语言要得体。客套话要运用得妥贴、自然、真诚,言必由衷,为彼此的交谈奠定融洽的气氛。要避免粗言俗语和过头的恭维话。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就显得不自然。

要看对象,对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寒暄语。在交际场合,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彼此熟悉的程度不同,寒暄时的口吻、用语、话题也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级和下级、长者和晚辈间交往,如前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平易近人;如后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对自己的尊敬和仰慕。寒暄用语还要恰如其分。如中国人过去见面,喜欢用“你又发福了”作为恭维话,现在人们都想方设法减肥,再用它作为恭维话恐怕就不合适了。西方小姐在听到人家赞美她“你真是太美了” ,“看上去真迷人” ,她会很兴奋,并会很礼貌地以“谢谢”作答。倘若在中国小姐面前讲这样的话就应特别谨慎,弄不好会引起误会。

要看场合,在不同的地使用不同的寒暄语。拜访人家时要表现出谦和,不妨说一句“打扰您了” 。接待来访时应表现出热情,不妨说一句“欢迎” 。庄重场合要注意分寸,一般场合则可以随便些。有的人不分场合,甚至在厕所见面问别人:“吃过没有?”使人啼笑皆非。当然,也有适合较广的问候语和答谢语,如“您好!”“谢谢!”这类词,可在较大范围,也可在各色人物之间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ebc663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