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2022-11-11 12: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欢迎阅读!
乐府诗,风格,文学,鲍照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汉语言文学115 11010534 张一超



摘要: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中文学风格角度入手对鲍照的乐府诗进行简要的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鲍照 乐府诗 文学风格 语言个性

生活在魏晋南朝宋代的鲍照和当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后人誉之“元嘉三杰”。鲍照生世贫寒,无法比及谢、颜显赫的世族地位。有关他的传记在史料中也只是寥寥数语。而在是个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为具有要贡献的大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创造了乐府诗的一个高峰。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 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文学风格进行分述。

一、 主题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对于文学风格,我们需要理解风格,还有主题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在品读鲍照的86首乐府诗时,不难发现,诗中出现了大量“我”“吾”等字眼,如《代春日行》《代东武吟》《代朗月行》等,部分诗中没有刻意地表明,但全然是隐藏在诗背后的“我”与“君”的对话口吻。

鲍照虽出身低微,却是一个很有才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拟古》之三中说:“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弱冠参多士,飞步入秦宫。侧者见君子论,预见古人风。”说明鲍照很早就颇以才学自负,欲成就一番事业。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鲍照虽居才傲世,而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以迎媚俗:“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为照才尽,实不然也。”丧失尊严和人格,出卖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对于愤世嫉俗且有着远大抱负的鲍照来讲是无法忍受下去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严酷的文化专制使其虽一度多为“鄙言累句”,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他的作品爆发出更加强烈的不屈精神和顽强的抗争意识。他的经历和社会地位,他的志向、痛苦、激愤、牢骚、不平、慨叹交织在一起! 使其诗较少带有宫廷色彩和玄理意味! 而更多的带有慷慨悲凉的气质。

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中提到“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在那些以“我”为叙事主体的乐府诗中,“我”的身份比较复杂。譬如虚拟的自我,如游荡在外的游子;“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的寒乡之士;有回忆过去,“作乐当及春”的老人;也有“埋身守汉境,沈命对胡封”的兵人。可以这样说,鲍照如果没有坎坷身世与坎坷的仕途,以及长期的客游,也写不出这些充满惆怅和悲凉的作品。

二、修辞分布与文体特色


通常来说,文学风格很大一部分是将创作个性有待外化、形式化到具体作品中。统计鲍照的乐府诗,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是五言、七言和杂言,其中五言乐府54 首,七言和杂言乐府共32 首。除《吴歌》三首、《中兴歌》十首为当时流行的五言四句体外,其余都属于古调。

鲍照的五言乐府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声韵的研究。如《扶风》中“昨辞金华殿,今次雁门县,寝卧握秦戈,棲息抱越箭,忍悲别亲知,行泣随征传,寒烟空徘徊,朝日乍舒卷。”在这首诗中,全诗都押韵且一韵到底,没有出现我们常见的古体诗中中途换韵的情况,而且,全诗几乎都对仗。而在其七言中,仄声韵被引入诗歌创作,而且是自觉地根据诗歌的抒情需要选择了仄韵。如其《白紵舞》之三:“星参差露沾湿,弦悲管清月将入。寒光萧条候虫急,荆王流叹楚纪泣。红颜难长时易载,凝华结藻久延立,非君之故岂安集。”此诗全用仄韵,一韵到底。不但传递了信息,而且带有感情色彩,便于抒发饱满急切的情感。

如前所述,鲍照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给他的五言和七言开创了新的题材和形式,而在修辞手法方面,鲍照的乐府诗最具代表性的当然要数他的《拟行路难》18首。尽管是拟古之作,但鲍照却能另辟蹊径改变了传统乐府诗惯用比兴、长于叙事且叙他人他诗的模式而变为直接叙写自己遭遇抒发个人情感的杂言诗体。他不以文辞取胜,而以情思动人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拟行路难》其六谓“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情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压抑已久的愤懑之情终于一下子爆发出来。后二句把诗人那种忍辱负重、痛苦复杂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读之下令人扼腕慨叹。

无论从何种角度,鲍照的乐府诗均感慨深沉。其中的议论,完全是诗人人生的真实体验和感触。郁郁不得志的牢骚、愤激、感喟、慨叹、慷慨任气、直吐胸臆。

三、抒情方式以及语言风格

文学风格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诗歌文学的抒情特质在建安时期受到充分的重视。建安诗歌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摆脱了汉代诗歌那种“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思想的影响而完全归于抒个人情怀。当然这种抒情的倾向,古诗19首已有充分的表现。至元嘉时期,文学创作终于由醉心玄理重归抒情,文学的抒情特质得到继续发展,至鲍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鲍照乐府诗的抒情特色是强烈直露而节奏急速。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论》认为,鲍照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其诗常常似火山爆发喷涌而出感情强烈直露节奏迅猛急速。鲍诗言之有物,他把一腔愤慨用诗歌来加以表达绝大多数篇章都是有为而发这与颜延之等人的为文造情有本质别。

流畅自然也是鲍照乐府诗抒情特色的一个方面。《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一韵到底,一气贯注,如同黄河之水一泻而下,将诗人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其十八“诸君莫叹贫”,发议论,抒情怀,一篇之中,一波三叹,百转千回。句式错落,途中换韵而又一气呵成,感情饱满气势充沛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纵观鲍照的乐府诗,其语言风格一类是学习晋宋以来的江南民歌,如《吴歌三首》《采菱歌七首》以及《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其一、其三等。这些诗脱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ed3c5bd15abe23482f4d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