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与污染如何和谐相处论文3000字

2022-10-30 06:0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习俗与污染如何和谐相处论文3000字》,欢迎阅读!
春节习俗,相处,污染,和谐,如何

春节习俗与污染如何和谐相处论文3000

与前几年震耳欲聋、连绵不断的爆竹声相比,今年春节可谓清净了不少。但也没有太冷清、太寂静,有过年的气氛,这样就挺好。”谈起春节,今年32岁的石家庄市民田伟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对中国人而言,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中,燃放烟花爆竹是流传久远、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对不少人来说,“没有烟花爆竹声就不叫过年”,春节年味就淡了一半。

然而,这一古老习俗近年来却遭遇挑战:每年春节,爆竹炸伤人员、噪声扰民、污染空气、引发火灾、加剧雾霾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引发关注。几年前,一些城市曾面临着“放还是不放”的争论,少数城市甚至“全面禁炮”。但面对民俗中断、年味变淡等争议,禁放令不得不再次放开。

“关键不是禁止还是放开,而是如何把握适当的限度。”石家庄一些市民表示,前几年春节爆竹对部分人而言,几乎成为一大公害:从除夕到正月初七,不少人不分时辰,不管凌晨4点还是半夜时分,想放就放,爆竹声震耳欲聋,有时候要从天黑持续到深更半夜,“噪音污染”严重,吵得老人和孩子都睡不了觉。

甚至,有时候放炮成为一种“斗炮”:单位、邻里之间互相攀比,爆竹威力越来越大,燃放起来“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火光漫天;鞭炮越做越长,从几百响到上千响直到上万响,燃放起来噼里啪啦持续数分钟,烟气弥漫,留下一大片红色碎屑。而且“跨年零点炮”、“初五崩穷炮”、“初七开门炮”等讲究繁多,不少城市里,环卫工人春节期间要清扫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爆竹碎屑,燃放高峰期整个城市一片火光和炮声,空气质量出现明显恶化。

当放炮民俗遭遇“十面霾伏”,到底该何去何从?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出台了烟花爆竹“限放令”:限定燃放时间和区域,并规定若遭遇重污染天气预警,相关区域内全面禁放。今年春节,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地均出台了限放令,邢台市主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一些城市爆竹临时销售点都设置在偏远郊区,也减少了购买量。

记者在石家庄多个小区走访发现,物业公司都在楼道门口贴出告示,提醒市民只能在除夕和正月初一、初五、十五燃放。一些市民表示,这几年过年都会买一些花炮、二踢脚和鞭炮,就为图个热闹和喜庆,但不会动辄一买上千元的爆竹“斗炮”,弄得乌烟瘴气。

一年又一年的春节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挂大红灯笼,到处洋溢着迎新年的气氛。 到了晚上,到处张灯结彩,爆竹声连连不断,又是一个祥和的春节。爸爸妈妈忙活着做年夜饭,我也没闲着,在客厅摆弄着我心仪已久的鞭炮。爷爷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爆竹,我听到楼下邻居们放了,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就飞快地跑下楼去,迫不急待地拆开一盒就放了起来。放完后,到处弥漫着呛鼻的浓烟,满地都是爆竹皮,烟花筒纸盒,扔的到处都是,乱极了。我还想放第二盒的时候,妈妈下楼来了,不让我放了。妈妈说:“爆竹的浓烟非常污染空气,过春节的习俗不得不放,但一定要少放,让空气少一些污染,我们要保护好环境,让城市更加美好,让人们少得一些病”。妈妈说完后,找了一把扫帚就打扫起来,邻居们看到妈妈打扫起了垃圾,也都跟着行动了起来。真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把地上的垃圾都打扫了。我立刻就把拆开的爆竹又装了起来,和妈妈、邻居们都把垃圾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虽然爆竹没放尽兴,但我和邻居家的好朋友玩积木一样玩的特别开心。为了让空气少一些雾霾,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那就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保护环境的文明人吧!

腊月二十九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窗外,心想:今天一定是个难忘的一天,今晚一定是个难忘的除夕夜! 早饭过后,我们一起回到了奶奶家。我和堂妹一起争先恐后地贴对联,贴窗花,打扫卫生,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大约八九点钟,我们一家开车去了一条集市去赶集。五花八门的小摊子摆放在马路的两旁,本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拥堵不堪。车道上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我一边逛一边看着我们身旁这些比人走的还慢的车,总是感觉很奇怪,但至于为什么奇怪,却又说不上来。最终,当我们满载而归,坐在车上时,我无意间听到了一声喇叭声。心中的疑团终于解开了。往常,在这么热闹的集市,汽车司机难免不耐烦,将自己烦躁的心情发泄到鸣笛上。可是这次,即使寸步难行,司机们为了少制造噪音,还是压住了心中烦闷的心情。我这才意识到,春节使人们都变得文明了。 “咚咚咚……”十二点的钟声已经敲响,此时此刻,已是一个新的开始。按惯例,这时应该到楼下放鞭炮了。可是,奶奶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终于按捺不住了,就去问奶奶。奶奶慈祥地笑着对我说:“你听听现在外面放鞭炮的声音是不是比以前少了?”我一听,还真是。往年都是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现在却只有断断续续的几声。“这是现在雾霾太严重了,人们都自觉了,都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了。”我一听恍然大悟。之后的几天,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爆竹


.果然比以前少多了,还有孔明灯、花灯也没有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一件又一件的文明事,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十分感动。 我想说:现在我们周围都有文明的踪迹。今年春节让我感到的,不仅是过年时一家团圆的欢乐,更多的是文明现象带给我的感动。尽管现在还有人开车时喜欢鸣笛,有人过年时常点烟花、放孔明灯,但如果每年都能少一些,每年都能改善一点,不文明现象总会离我们而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每当我们读了这首诗,喜庆之感就会油然而生。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或与亲人团聚,或走亲访友,或出门游玩,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但是,在这个新春佳节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而酿成事故的报道,给原本欢欢喜喜的节日气氛蒙上了一丝阴影。如何平安地欢度新春佳节,摆在了人们面前。 节期间,亲戚朋友相聚一起,玩玩麻将、打打扑克,本来可以放松心情、舒缓过去一年疲劳,为来年的工作调整好状态。可是,有些人把娱乐变成了赌博,输了的想赢,赢了的想再赢,就引起了吵架、打架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使原本幸福、祥和的节日变得不安定。 近几天,我和妈妈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南京女孩刘孝晨在兔年的大年初一因大舅纵火而被重度烧伤而毁容的消息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由此,我联想到,在每年春节期间会有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人身伤亡的报道。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表达喜悦、欢庆的心情。但是,在快乐的同时应该注意燃放的安全: 一、燃放烟花爆竹不能在室内、大街上、人群聚集的场所、有易燃物的地方燃放; 二、哑炮不能急着过去察看,要等15分钟后; 三、不要对着行人、别人家阳台、窗户燃放; 四、手持烟花不应朝地面放。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队员的我们发出倡议:文明过节,注意安全,平安、快乐的度过春节!摒弃不文明的陈规陋俗,让我们一起努力,创建更和谐、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495637be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