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下的艺术

2022-04-13 06:4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穿针引线下的艺术》,欢迎阅读!
穿针引线,艺术

穿针引线下的艺术——刺绣

摘要: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底蕴。从宫廷贵族到民间百姓,世代相传的除了那些文学典章、艺术精品,还有经久不息的思想内涵。然而,中国民间美术,瓷器、漆器、皮影、石刻等手艺都是上传下,老传少,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创新结合下的艺术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中国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 关键词:民间美术 刺绣

一、苏绣

四大名绣以苏绣为首,苏州刺绣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由刺绣工艺师在丝绸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主要概括为精、细、雅、洁。苏绣图案秀丽,色彩清新高雅,雅艳相宜,针法灵活、丰富,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形象传神。精与细是指针法精细,雅与洁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素洁。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越是当高科技可以为我们生产一切商品的时候,手工刺绣的艺术和经济价值却越发凸现。

苏绣是一项手工极强的传统艺术品,产生于江南水乡,其民间绣品,一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俗服饰与礼仪服饰。因此,刺绣其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苏绣历来与中国画紧密结合。宋代,山水、花鸟、佛像等画作就开始成为苏绣的修稿底本。明代,“吴门画派影响,苏绣形成了自己精细雅洁的独特艺术风格,直到当代,国画一直是苏绣的重要表现题材。近年来,苏绣完美地表达了吴冠中、袁运甫等当代国画名家的作品,受到这些画家的高度赞赏。苏绣艺术在宋以后一直与中国画得发展紧密结合,并不断从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自身的发展。时至今日,艺术欣赏品已成为苏绣的主要品类,苏绣技艺不断提升,现力之丰富,市场之广阔,完全超出了单纯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研发与经营相结合下,已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事实上,“苏绣”一词,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名称,它是一个品牌,它传递的是能反应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以及产品的特性、利益、联想和个性,它代表着地域特征、企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和企业形象等,已成为这一区域与顾客之间的一种关系纽带。在商业模式中,长期的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顾客购买苏州刺绣的理由无外乎有3点,即苏绣的名誉远播、合理的性价比和精湛的做工,这3点相依相辅,缺少了任何一条都可能导致顾客大失所望和订单的流失,中国绣品市场年国内消费与外贸以苏绣占据总量的83%的强势即是这三方面综合情况的具体反映。如苏绣科研基地——中国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苏绣艺术精品,近百次作为国家元首级礼品赠送国外,先后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同时每年接


待国内外来宾客10万多人次,年销售达1400多万。近3年,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连续多年被省、市授予“文明单位”,而且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从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大量绣品中,可以窥见当时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记载,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外,还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湖南民间很早就能够刺绣。根据清嘉庆庚午(1810)的《长沙县志》及光绪丁丑(1877)的《善化县志》记载,当时长沙地区的妇女普遍从事刺绣作业。但此时的刺绣,只限于自绣自用。除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家庭的大家闺秀以刺绣来消磨时光和炫耀豪华外,一般的贫苦妇女大多惯于利用农闲时节或劳动余暇。

光绪末年,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这时,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才应运而生。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随着湘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众多刺绣艺人不断深索和一大批出色的中国国画家潜心投入,湘绣吸收了我国古老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种艺术精华,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以数十种针法和多种色阶的绣线,在各类底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出物象外形内质的自行特色。此后,湘绣在技艺上不断提高,并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

二十世纪初,湘绣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 1995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原湖南省长沙县沙坪乡,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中国湘绣之乡”的美誉。湘绣每年出口最高达500万美元。在国内外获得多项殊荣,是饮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然而,在绝对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湘绣无比荣耀的背后却难掩尴尬的现状——在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湘绣只占30%,而苏绣占60%市场。一些湘绣生产厂家纷纷倒闭,湘绣出口受困,现有市场也是惨淡经营。长沙市海关数据显示,湘绣已经从湖南省大宗出口商品中销声匿迹。对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湘绣快走到穷途末路的境地。湘绣生“锈”了! 三、粤绣

粤绣亦称广绣。泛指广东近23个世纪的刺绣品而言。粤绣历史悠久,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都描述:远在明代,粤绣就用孔雀羽编线为绣,使绣品金翠夺目,又用马尾毛缠绒作勒线,使粤绣勾勒技法有更好表现;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轮廓花纹,自然工整至清代粤绣得到了更大发展。国内收藏以故宫藏为最多而有代表性。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善留水路。粤绣品类繁多,欣赏品主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实用品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和绣服等。一般多作写生花鸟,富于装饰味,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等为题材,混合组成画面。妇女衣袖、裙面,则多作满地折枝花,铺绒极薄,平贴紬面。配色选用反差强烈的色线,常用红绿相间,眩耀人眼,宜于渲染欢乐热闹气氛。 四、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


国志》载,当时蜀中刺绣已很闻名,同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清代道光时期,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发展有很多绣花铺,既绣又卖。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针法经初步整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旋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100多种。品种有被面、枕套、绣衣、鞋面等日用品和台屏、挂屏等欣赏品。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蜀绣的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乘坐时光机追溯历史,女孩们穿针引线,穿出的是艺术引出的是美丽,那是她们对生活的企盼和向往。随着时代流传下来的技术和精神,沉淀了一层又一层。那些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华,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53ab6b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