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卫风 木瓜》吟诵教学-教学设计

2022-04-17 17:0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 卫风 木瓜》吟诵教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吟诵,诗经,木瓜,教学设计,教学

且吟且诵品《木瓜》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基本的吟诵规则,流畅地吟诵整首诗。

2.在吟诵中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美,理解本诗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了解并运用依字行腔、平长仄短、拖音等基本的吟诵规则,举一反三,流畅地吟诵整首诗,在吟诵中感受《木瓜》的声律美。

难点:通过品读“琼琚”“琼瑶”“琼玖”等意象,以及“投”等字词,理解本诗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 故知新,导入课题

除《三字经》以外,我们还学吟了几首诗文,首先来复习一下。 1.《论语·学而》 (萧善芗吟诵调) 2.《春晓》 (陈琴吟诵调)

3.《诗经· 秦风·无衣》 (萧善芗吟诵调)

二、朗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题目。

2.读准字音“匪”“琚”“玖”,理解内容。 3.朗读全诗。(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三、 吟《诗经·卫风·木瓜》第一章。 1.示范激趣,浅说吟诵。

“中国式”读书方式——吟诵

2.学吟第一章

1 学吟“投我以木瓜”(品读:投)

要求:依字行腔。 平长仄短。

2 学吟 “报之以琼琚” 品读:琼琚) 3 学吟“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品读:也) 4 齐读,男女对读第一节。 四、 仿吟第二、三章。 1. 木桃 琼瑶 2.木李 琼玖



五、 形式吟诵《诗经·卫风·木瓜》

六、 业布置。

1.将这首诗吟诵给父母听。 2.用萧善芗吟诵调吟诵这首诗。(选做)


原文: 诗经 · 卫风 ·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教学反思(王星)

此次吟诵选修课,整体较为顺利。通过多次磨课,对于吟诵教学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 诵调的选择。

此次上吟诵选修课,由于选取的吟诵调相对比较现代化,内心非常惶恐,生怕有一丝失误而亵渎了传统和经典。但事实证明,相对于更为质朴的吟诵调,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有所创新,为朗朗上口的、悦耳动听的吟诵调。从这里入手,更适合初学者的特点。 二、要以吟诵实践为主线。

在开课之前,针对《木瓜》这首看似短小的诗歌,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在试讲的过程中,我企图将诗文理解部分、所有有趣的文化信息,吟诵的规则,一股脑儿塞给学生。结果学生还没尝试吟一段便匆匆下课了,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于是,我赶紧调整策略。在开课时,将一些与吟诵无关的理解性内容删除,尝试在学生学吟过程中指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将吟诵规则融入具体的吟诵过程中去。通过学吟第一段,让学生举一反三,小组合作吟诵第二三段的方式,学生们也兴趣倍增。显然,吟诵的规则、理解性的内容,文化内涵等,可以压缩,或在学吟时融入,以吟诵为主线,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 学生为主体。

试讲过程中,我显然是急于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事实上,学生是很想参与其中,尝试去吟的。于是,在开课中,我决定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仿——试误——纠错——再尝试的过程,学生很快学会了这首诗的吟诵。此外,作为拓展课,最重要让学生“在乐中学,所以我开展了大量活动,有小组吟,对吟,集体吟等,最后还拿出道具,比如木瓜、木桃还有真实的玉器,让孩子们一边吟,一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道具表演,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古诗文教学常常是基础知识的死板传授,而这样的课堂是将知识之中,比如在吟中品味“投”字并演出来,读出演出女生的大胆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作为一次有关吟诵的大胆尝试,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入声字是否可比一般的仄声字再处理得短促一些?有关古音。比如木瓜、木桃、木李;琼瑶、琼琚、琼玖,由平声渐渐过得到仄声。《诗经》写于先秦,距离现在有很长很长时间之前,以前究竟怎样读的,是否会有变化?此外,这首诗是以男性视角来写的。女子送的木瓜象征着多子多福,很有文化内涵。男子送的玉佩有“琼瑶”“琼琚”“琼玖”。我们知道玉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玉佩是怎样的形状,除了所说的谐音象征意义以外,还有什么内涵?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总之,这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备课和研究过程中,激发了我对吟诵的强烈兴趣。希望我能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坚持下去,让校园里常常回荡起悠扬的吟诵之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7451ad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