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

2022-03-29 11:5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毒蘑菇》,欢迎阅读!
蘑菇

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毒蘑菇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毒蘑菇分布广泛,生长环境多种多样,但多生长在隐秘、潮湿的草原和树林中。毒蘑菇与可食野生蘑菇的宏观特征极其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下极易混淆,因此时常造成采食者误食中毒。

部分毒蘑菇毒素的结构主要包括环型多肽、毒蝇碱、色胺类毒素、异恶唑衍生物、鹿花菌素、鬼伞素和奥来毒素七类。1.环型多肽类包括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两大类,鹅膏毒素可毁坏细胞核圈,对细胞核RNA多聚酶起强烈抑制作用,使DNA不能转录为RNA,进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鬼笔毒素主要是破坏肝、肾等细胞的内质网膜,阻止蛋白质合成,并引起K外渗。鹅膏毒肽是环型多肽的主要毒性物质,其毒性是鬼笔毒肽的1020倍。2.毒蝇碱其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后引起心跳减慢,加强腺体分泌,使血压降低、瞳孔收缩、中枢神经也异常兴奋,因此食后常表现为兴奋、产生幻觉、流汗、流涎、流泪,中毒者因肺部水肿而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3.色胺类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至脊髓后,导致交感神经和生理机能的变化4.异恶唑衍生物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物质5.抑制γ-氨基丁酸的产生6.鬼伞属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的代谢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积累并造成伤害。奥来毒素主要作用于肾细胞,能引起肾损伤。

毒蘑菇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毒蘑菇的识别方法可大致分为形态特征识别法、化学检测法、动物实验检验法和真菌分类学法四大类。1.形态特征识别法是指通过观察子实体的外形、颜色、气味及分泌物等形态特征来识别蘑菇是否有毒 方法较为直观,是对长期以来人类识别毒 蘑菇经验的总结,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化学检测法有液汁显色法、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3. 动物实验检验法有动物蛀食情况判断法、动物急性毒理试验法、根据误食后反应状况判断法。4. 真菌分类学鉴定法真菌分类包括真菌鉴定、分类、及系统发育3个内容。

目前毒蘑菇毒素的研究尚未完善,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已知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有一定的缺陷,或者不正确或者无法普及,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有效鉴定毒蘑菇的方法。我国野生菌种类繁多,人们因误食中毒的案例也很多,因此有必要掌握更多的有效的识别方法。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759d5250e2524de5187e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