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 冯旭

2022-04-14 04:2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 冯旭》,欢迎阅读!
河道,修复,治理,生态,环境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 冯旭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城市环境修复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为确保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志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必要性着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并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有效措施,望对未来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加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志在必行。 1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必要性 1.1为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城市长远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河道流经的城市区域一般是全市经济最活跃、人气最旺盛、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具有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城市核心崛起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河道面临着更大的污染压力,区域和城市发展面临着重大环境制约,加快河道治理与保护意义重大。

1.2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河道是城市的名片,反映了城市的形象与品味。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施,将有力地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项目区域土地价值,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2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基本理念 2.1生态修复概念

河道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在不影响防洪排涝的前提下,结合河道现状及周边环境采取保持河道自然线型、保留河流原有地貌形态避免平面形式规则化、断面形式单一化、建筑材料硬质化适当调整水流流态加曝气等多种措施,营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不断提高水体的快速自净能力,进一步实现河道的生态修复。 2.2生态修复理念

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覆盖了系统论、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景观学等多个学科。要以系统论观点为基础,按照生态的系统性来整体考虑,始终着重从整体和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进行综合考虑,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满足防洪、生态、输水、景观、文化、旅游等多目标,从而使整体实现最优。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主要原则 3.1河道自净功能优先原则

河道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强化河流在受到破坏和污染之前的自净和生态功能,使河流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 3.2自然生态原则

河道的生态修复趋向于运用自然材料,如使用木桩、抛石、沉石进行护坡护岸,河堤采用乔、灌、草立体防护。在河道内营造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增设过鱼通道,调整河道结构,恢复浅滩与沙洲等,模拟自然状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3生物多样性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稳定塘、人工湿地及生物栅、生物浮岛等处理技术,重视河岸植被建设,构建河流生态走廊,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3.4分时段分河段原则

城市河道是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应根据河流的具体污染情况,分时段制定不同的修复计划,规划合理的修复进程。另外,同一条河流不同河道的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也可能有差别,因此应分河段制定不同的修复策略。

4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有效措施 4.1防洪排涝系统

按照上蓄下泄治理思路,首先在笋岗路和红荔路两侧洼地下挖形成滞洪湖泊和低洼草坪,形成滞洪湖泊景观水位、草坪以上有效滞洪库容。同时在河道瓶颈段(跨越深南路段),增加一条顶管泄洪,以增大福田河防洪瓶颈深南路涵过洪能力。在防洪断面改造方面,根据本次改造范围内现状河道护坡特点,结合实际用地情况,局部拓宽河道断面,增加河道的防洪能力。 4.2截污系统

福田河流域内存在错接乱排、雨污合流及跑冒漏滴污水入河等现象,使得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进入水体,造成河道水体严重污染。沿河道右岸设置截流管道或箱涵,对河道两岸所有雨水口、合流排水口进行末端截流,保证旱季截污率达100%,保证7mm初雨不进入河道,减少进入河道雨水的携污量,最大程度减少河道水体污染。 4.3补水系统

深圳市河流基本为雨源型河道,河道暴涨暴落特点明显。枯水季节,河道基流较小,加之福田河河道两岸的总口截污,使得河道基本无基流。福田河功能定位以生态为基础、以景观为表现的生态景观之河,在满足城市河流应有的防洪泄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景观、游憩、生态功能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充分发挥的生态环境价值,使福田河水景生态走廊更能体现新深圳的独特风貌,为保证福田河旱季的景观用水,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滨河污水厂每天向福田河提供3.8m3的中水,沿河道右岸敷设补水管,从河道上游

北环箱涵段布置河道补水点,满足河道整体补水,充分利用滨河污水厂的再生水。 4.4景观系统

在河道现状景观的基础上,根据各段河道所处的环境特征,通过种植乔灌木,增加景观节点等措施,将河道的景观打造成生活休闲生态艺术野趣自然三个主题;新建笋岗路、红荔路、振华路、福华路的下穿通道连通被市政道路分


割多段的中心公园;新建7处人行桥梁,使公园与周边街区相互贯通,结合红荔路段防洪滞洪区建设和土方平衡,塑造疏林草地、高低错落、山水相间的沿河地形,增加了河流亲水性,实现河流与五星级公园景观相互协调。 4.5生态修复系统

按照生态治理的要求,原有的硬质不透水材料不能满足要求,而直接采用自然土质边坡则不满足河道堤岸安全稳定要求及防洪冲刷安全要求。因此,在护岸材料的选择上按照透水性、稳定安全性、施工简易性、利于植物生长等原则选择。经过对国内外生态治理河道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河道实际特点及园林景观需求,采用了不同的护岸材料,主要有:透水石笼(原有拆除弃石可利用)、植生多孔砼预制块、生态袋(内装利于植物生长的培植土)、乱石滩涂及三维土工网、植物。这些生态的护岸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河道堤岸安全稳定要求及防洪冲刷安全要求,还充分的让水体与土体接触,恢复河岸的可渗透性,增加河流的水体交换能力,加强河道自净能力,并为生物息栖创造生境,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有效性,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全面根据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开展,加强防洪排涝系统、截污系统、补水系统、景观系统以及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以从根本上保证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祖鑫.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农家参谋,2017(14)260-260. [2]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J].南方农业,2018(2)125-12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837fa1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