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2022-10-14 17:0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欢迎阅读!
情况,分析,学习,学生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自觉地实施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措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从而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积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占总数的21.7%。他们上思想品德课情绪愉快,好学爱问,好奇心强,注意力是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较高,稳定的时间较长,能够根据需要去分配和转移自己

的注意力。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都是处于积极的状态,思维敏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求知欲旺盛,能排除各种干扰。想象丰富,积极动脑,参与意识强烈,并富有情感。认识掌握某种观点,参与课堂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

通,分析问题能力强,善于抓住新课的观点,准确地进行思考。学习兴趣日趋浓厚。 2、消极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占总数的11.9%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在新课中所学的观点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兴趣低沉,思维冷缩,思域狭窄,安于运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学习,认识水平比较低,不善于明辨是非,死记硬背某种观点是这类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耐力,其憎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的状态之中。智力们低,分析问题能力差,盲目地尝试,猜测死套答案,不能根据问题思考课文的观点及内在思想含义,没有进取心,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情感淡薄,学习成绩低劣。

3、淡漠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占总数的16.7%。他们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少求知欲和进取心,学习没有意志力,思维属于消极的定势,缺乏流畅性和灵活性。他们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支配,其心理状态常陷于一种固定的看法,从憎感上看是淡漠的,从认识上看是模糊的。

4、消遣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类心理状态的学生占总数的28.5%。其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过程中,不能认

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若冲动,注意短暂,比起前者,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得比较明确,但思维不属于定势,认识问题 比较明确些,缺乏意志力是他们的特点。 5、沉闷型的学习心理状态。

这类学习心理状态的学生占总数的21.2%。其特点是对学习思想品德课感到沉重而烦

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的观点是似而非,在进行抽象思维时,由于感性经验缺乏,缺少实例依据,对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二、分析原因

分析产生上述憎况的原因如下:

1、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而导致的。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师只重视对语文数学的学习,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不同程 度地干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教师采用的教法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发展水平不甚相符,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陷于庸俗的兴趣之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


施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过程失去兴趣。

3、传授知识单一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

因为小学生年龄、知识、经历、心理发展状况所限,对课文内在感情的感受力较弱,调动学生真情实感就显得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这一特点发挥每个学生自身憎在的

情感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思想性和趣味性, 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四要素的诣调关系,孤立地单调刺激使思想品德课成为空头政 治说教,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了学习动机。

4、教师的能力较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

面向教学对象的心理千差万别,教师难以估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讲述远远满足不

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兴趣在发展个性和在知识传授的作甩考虑较少,违背学生学习愿望,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降低或停止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在学

习活动中,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从学生 的水平出发,向学生提出比较新颖的有启迪的,同时又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完成的课题。不能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课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只是盲 目的尝试。这样使学生失去意志力,缺乏学习信心,注意力涣散。

5、来自学生的主观方面的问题。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课没语文数学等学科那么重要,由于追求分数第一,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学习负 担过重,严重地造成了学生不平衡的学习心理,被试中有11.4%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考 个及格分数就可以了。有的学生感到上思想品德课没有兴趣,个别后进生对有些教学内容或 教师存在逆反心理。这些现象造成了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状态,学生没有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动力,感受不到学习的欢乐,结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心理沉闷、消极,非智力品质受到压抑。被试中有25%的学生由于受外部消极因素的

影响,不完全相信老师讲授的某些道德观点的正确性,这些学生在调查问卷上举了一些反而 例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945e1e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