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心得

2023-04-14 09:3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沙遗址心得》,欢迎阅读!
金沙,遗址,心得

金沙遗址心得

金沙遗址

金沙,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今天,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有幸参观了金沙遗址。金沙遗址地处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和金牛区。目前,金沙遗址共布探方99个,发掘面积达两千多千米,发掘深度1244m。考古发掘在“梅苑”东北部第7文化层(约西周)的地层中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约有近万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以及多种哺乳动物的牙齿和骨骼,面积约104 平方米。从目前考古学研究来看,很可能是西周时期古蜀区域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回。遗址区除表面为一层厚1~2m的近代扰动土外,其他均为松散的全新世河流冲积物。目前尚无该区古环境状况的专题研究,在对遗址区wT7908

IT8305两个探坑、发掘区内最大的一条古河道沉积剖面分别采样、分析、测试,通过孢粉

分析、广汉层古土壤地球化学行为分析、古河道砂粒度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来综合探讨金沙遗址古环境状况在这次参观中,金沙遗址是那么的让我折服。

史期时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还十分低下,自然环境对古人类体质的进化、生产的发展,以及居住范围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孢粉分析和对其他植物遗存的研究复原古植被特征,同时结合广汉层古土壤地球化学行为、古河流的水动力等,来综合研究金沙遗址区古环境状况,以期能为古蜀文化研究提供环境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期内总体上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温暖湿润气候,同时存在着温暖湿润与温暖干旱的气候交替。当我站在三千年前金沙人曾生活过的土地上,呼吸着三千年前金沙人呼吸的空气;感受着三千年前金沙人的生活方式;憧憬着对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心中有不一样的感觉。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遗址园中,踏入复原过的场景,我们就如置身于三千年前的川西坝子。碧野蓝天,万物萌发,薄雾淡烟,白云漂浮,茂密的森林由远至近,直系天际,近处农田中,有人精耕细作;远方


森林里,有人狩猎捕获;村寨院落边,有人进行手工制作,还有小孩在玩耍嬉戏......想到此,不由得为之震叹。

当我们来到金沙遗址的挖掘现场。古土的尘封中,依然保留有金沙人曾经举行过无数次盛大祭祀的痕迹。大大小小的祭祀坑里,埋葬了无数的动物尸骨,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的野猪犬齿、鹿角、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的乌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遗存现象。呈现与眼前的这一切,不禁让我想到了三千年前的金沙,气候温暖湿润,河渠纵横,植物繁盛,动物成群。在这舒适宜人的环境里,金沙先民勤勤恳恳,世代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六个博物馆,第一展览馆再经过一段绿化带

看见第二展览馆,第二展览馆和第一展览馆的风格就有些变化了,进入馆内有宽阔的梯子可供大量的游客行走,另外还有电梯和特为残疾人开放的通道,整个设计非常的合理,让不同的游客选择不同的通道。上楼后承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实景和虚景相结合的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设计师同样巧妙的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一幅很具有立体感画面,整个画面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很宽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使我们仿佛回到了原古时代,从画面的房子人们的劳动和后来我们看到的水井可以得知在哪个时代已经形成了

定居生活方式了,人们正在向文明时期过渡和迈进,第三第四第五再到第六博物馆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特色,我们从这些展馆中知道了金沙遗址祭祀区遍地是宝,每往下发掘一厘米,都会发现玉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是中国发现的延续时间

最长、保存最好、祭祀器物埋藏最丰富的古代遗存之一。北岸的陈列馆为下沉式,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南高北低。四周幕墙为剔透的玻璃体,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寓意文明在岁月长河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馆内还设有与观众互动的节目游戏,大家可以边玩边了解金沙遗址。那些出土的三千年前古人留下来的用品叫人叹为观止。精美的石器、玉器、青铜器、木制工具和陶制技术不得不让人折服。最让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a26fd3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