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2023-02-24 12:2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易》取象比类思维》,欢迎阅读!
周易,思维

[50] 《周易》取象比类思维



傅玉玲(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副教授)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活水源头,数千年来,推动着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不断发展,也影响着海外一些国家的新学科新技术新理论,《周易》一直为海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和神往。《周易》的魅力在于博大精深,一个视角、一个方面,一卦、一爻都包容甚多。比如:“取象比类”被推崇为重要方法,很有影响力,但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方法在于具体应用,思维却是智慧,有更深远的价值,而且杨振宁等妄评《周易》思维,也就说思维。《周易》有无演绎思维,已经有一些文章阐述,取象比类思维,也有归纳法、演绎法,不再赘述。取象比类思维,非单一思维,而是全息思维、意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综合。

一、 取象比类思维 取象,“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取共性的“象”,作为推论基础;比类,“援物类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能事毕矣。”用已知之象,推导未知之象。触类旁通,有助于启迪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具体事物推知抽象事理。

二、全息思维

全息,局部中包含整体的信息,整体、局部存在全息元。“象”和“类”就是信息,是全息元,是从自然、社会、人事中摄取的,包容它们全部信息。世界是全息的,处处有象和类,取象比类无所不包,取象比类思维都依仗象和类推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乾·文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系辞上》为原则,“以类相从”所比的“类”也必须是全息的,也就是说比类两种事物的信息必须相同相似,否则无法类比,由此可见“取象比类”是全息思维。

三、意象思维

《周易》一切象,卦象、爻象,都是意象。《易.系辞》中提出 言不尽意象以尽意等论断,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不能直接表达,在象中显示。象客观,意是主观,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生成,主客观生成。这又完全体现《周易》心物合一的思想。取象比类思维也同样如此,取象,比类,取和比是主观,象和类是客观;寓意于象,以言明象,又望象生义,举一反三,达到解疑解难的目的。取象比类思维整个思维过程中,都是离不开象的,所有目的、意图都从象中体现,这取象比类思维就是意象思维。

四、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创性,探索未知,从无到有,生化而成。有原创造、再创造、发现式和发明式。取象比类思维的象和类都原本没有的,创造性取来,人为分出的类,这当然是创造出来的,具有独创性。思维过程,重新自由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的解决问题启示,这是异想天开,从无到有的创造性思维。取象比类思维都可以适用于各种创造模式。

正如《周易》的博大,取象比类思维,也丰富复杂,实际是一综合思维。综合着全息思维、意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几千年来,人们通过取象比类这综合思维,揭示着大千世界的奥秘,21世纪,复杂性科学研究,任重道远,这独具特色的取象比类思维,或者说全息思维、意象思维和创造思维,都必将在新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代召唤我们学习、研究、运用《周易》思维,指责、歪曲,背道而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a967ba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