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_氓》教案

2022-04-10 02:0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_氓》教案》,欢迎阅读!
诗经,教案

《氓》教学设计

窦艳坡

2020.9.2

[教学目标】

L通过“洪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通过虚词“矣”体悟情感变化,感受语言之美°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人向形象,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悬念,激发诗趣

师:初中我们曾学过《诗经》中的作品,哪位同学们能说说?(生答《关雎》《蔡葭》) 师:这三篇中的主角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家发现没有? 生:主角都是女子「

师:《诗三百》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 皮,无论是《兼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在 《美丽《诗经〉》中却说气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女子,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这篇优美的文本。

首先,我们把学习目标一起读一下。带着学习目标,我们进入文本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板书:氓卫女)

环节二:预习展示,梳理诗文

师:“体悟法”是学习诗歌的有效方法,所谓“体”,即以诗句为媒介,与作品对话、交流。何谓“悟”?即出 诗外,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生成新的思想与新的情感。“以诗人的诗句为媒介”,我们首先得读懂诗歌°课 前我们进行了预习,下而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

注音,重要词语,比兴手法,重点句子翻译

师:从检查的情况看,大家预习很到位。下面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环节三:细节赏析,觅获诗情

(一)分析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变化

师:一首好诗,我们要反复读。要读出韵味,读出细节。而意象就是诗歌里表情达意的常见细节,《氓》这首 诗中,有个意票值得我们关注 ------------ 见证氓与女子爱情的河流,它就是一

生:淇水。

师:它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答):三次。

师:三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

情景设想1、不是。第一处写洪水是卫女与氓热恋的时候:第二处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第三处卫女与氓分手。 这三处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情景设想2从情感上来看,第一处穿越洪水时,正是卫女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难舍 难分。洪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第二处看到淇水,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此时的女子感慨万千, 内心情绪如同这淇水一样汹涌澎湃:第三处,卫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时的淇水尽管无边无际,但卫女却感到波澜不 惊,因为卫女已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心静如水。(掌声)

师:解读得不错。我觉得你已经走进了诗文,已经靠近了卫女,看来你是卫女的知音啊!你觉得这几处应该怎 么读?能不能把你刚才的分析通过诵读衰现出来?

(生读,饱含深情。)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这位同学读出了 “卫女”怎样不同的心情? 情景设想:第一处喜悦而缠绵’第二处悲伤而沉重,第三处幽怨且决绝。 (老师板书:喜一一悲一怨)

师: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位同学能结合刚才我们对淇水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 情景设想1、“洪水”是景语。卫女的情感变化是“情语:一条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情景设想2、“洪水”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它见证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热恋到婚变到决裂的过程,是“景语”,卫 的“喜” “悲” “怨”则是“情语”。


师:“洪水”还彰显诗歌感情发展的脉络。“洪水”是凸显于文外的脉,“情感变化”是内障于文中的络,这是 们解读《氓》的一把钥匙。

(二)体悟“矣”的情感变化,感受诗词语言之美

师: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抒写心灵的艺术。而真正能凸显文章功力的,却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我们不太 留意的虚词,是表情达意的最佳细节.我们看投影。

(放投影: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哩其笑矣。静言思 之,躬自悼矣.

师:这一节每一句都有一个相同的字,看出来了吗? 师:这几个“矣”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师:你来读一读。

师:评价后,分析每句诗里卫女的心理活动。

情景设想:第一个“矣”开始陷入沉思,起调应缓慢而低沉;想起自己多年任劳任怨的劳作,第二处“矣”语 调加重升高,第三处想起丈夫的不仁和凶暴,满腔悲愤,语调更高;第四处无奈投靠娘家后,却遭到家里人的嘲笑, 进退两难,更加热烈而高亢。至此回忆已尽,想到前途茫茫,从激愤中落入空虚,最后一个“矣”落下来,缓慢而 低沉。

师:说的太好了,你也是卫女的知音啊! “矣”传万情,读法各不同.大宛读一读这一节,看能不能读出这 种节奏的起伏,体会情感的变化?(生读,声情并茂)

环节四;议读比读,提升诗旨

师:通过“体”,我们感知了诗歌的节奏变化之美,情感丰富之美,这首诗最要“悟”的是人物形象之美。回 到课前当代学者匏鹏山的评价:“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 合文本说说理由。

(生讨论) 情景设想1我觉得她是完美的C表现在她能热烈追求恋爱自由、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无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毅然许婚,其胆量和勇气令人钦佩d

情景设想2、当她觉察男子变心后,而对丈夫的负心薄幸,她能从婚姻中幡然悔悟,不再指望依附男人,决心 走自己的路,追求自由,维护尊严。是敢爱敢恨,极有主见的女子。

(板书:负心薄幸)

师:胡适论及做学问时说过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刚才你假设得很好,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 论证你的观点?

情景设想3、热恋时“送子涉淇”十八相送,依依不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也真诚流露出热恋中女子的 真、痴情、诚挚。到最后“反是不思,亦以焉哉!”写出了女子婚变后的自我觉醒、清醒和理智,决绝时的无畏 无惧、自强自立。

(板书:痴情觉醒)

情景设想3、她的完美还表现在以下方而:婚后辛勤劳作,勇于承担,如“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 室劳矣”:氓的家境不好,女子未有丝亳嫌弃,自从嫁到男家,就下定决心与心爱的男子同甘共苦,安贫守道, 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这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情景设想4、我觉得她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作为恋人,她多情温柔:作为妻子,她勤劳忠贞;作为弃妇, 她自尊自爱。

师:哪位同学能把表现卫女善良多情、淳朴天真、任劳任怨、自强自立的诗句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声情并茂。掌声。)

师:你读出了对卫女的认可,很好。关于卫国女子是“最完美的女性”,同学们论证较充分,有不同看法的吗? 情景设想1、我认为她是不完美的°鲁迅曾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女子的婚姻悲剧虽然主要取决于男 子的背信弃义,但是与她自身也有很大关系。首先她婚前过于草率,太过于主动。初恋时过于主动,热情:忽略氓 的急躁易怒,忽略父母之意,轻易许诺“秋以为期”:热恋后又过于投入、痴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完全沉溺于爱情之中,失去自我,这一点为她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爱情面前,她卑微到了骨子 里。

情景设想2、一个巴掌拍不响。女子在婚后虽然为这个家庭任劳任怨地付出,辛勤劳作,但她不注重提升自己 的魅力,忽略自我地位,忽略与丈夫的精神交流,终于把自己变成了黄脸婆,导致了丈夫的变心……

情景设想3、这要求也太高了,难道需要每一个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过小三,斗得过流氓”?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爱情是一个永远都值得争议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个人今后都要面对的问题,站在不 同的角度,看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欢迎同学们课下继续争论。

我想来谈谈最完美,既然谈到最,那就应该有比较才是,我们来看看《诗经郑风遵大路》里的弃妇。 (课件展示:《诗经郑风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⑴,掺(shGn)执子之袪(q)兮⑵!无我恶(w»兮⑶,不宛(zdn)故也⑷!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魏(ch6u)兮⑸,不宠好也⑹!

【注释】⑴遵:循着,沿着,顺着。⑵掺(shdn):拉,拽,执:拿,持。掺执:拉住。袪(qU):袖口。⑶恶(wU) 恶。无我恶(wti):不要嫌恶我。⑷宠(zGn,又读jiC):速,快。故:故人。⑸魏(ch6u,又读ch6u):通“丑”,丑 陋,不好看,让人厌恶或唯不起。⑹好:旧好。

现代汉语阐释: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袖。不要嫌我把气惬呀,不要背弃故旧轻分手。 沿着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手。不要嫌丑把我丢呀,不要背弃相好不肯留。 这住弃妇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和卫女有何不同?

情景设想:面对男子的抛弃,她是苦苦哀求纠缠不休。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冷静反思,主动决绝、追求自由, 维护尊严,反映了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

师:《诗经氓》中的卫女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弃妇形象,几百年后,西方文学史上也出现一住弃妇“美狄 亚”。美狄亚是科尔喀斯王的美丽女儿,爱上了前来夺取世界之宝金羊毛的伊阿宋,美狄亚真心去爱伊阿宋,并竭 尽全力帮助他,后来伊阿宋自私自利,喜新厌旧遗弃美狄亚,这与《氓》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氓》中的女主人公 对负心男子只有怨恨,没有任何报复行为,而美狄亚得知伊阿宋变心后,烧毁了新娘,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目的是让伊阿宋断子绝孙。同样是弃妇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

情景设想1、卫女。 师:为什么?

情景设想2、相对东方女性的刚烈,我更加喜欢中国女子的这种温婉,

师:这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人物个性鲜明,直指苍穹°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反映在卫 女身上,就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最后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 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产生无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这样的婚姻悲剧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独立自尊, “能够觉察到不平等,进而能够起来反抗这不平等,这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正是这种觉醒和反抗,便 人生出无限的敬意,塑造出中国弃妇的最完美形象!

师: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对联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串词连起来。 (板书:怨氓负心薄幸实可恨;喜卫女痴情见弃终觉醒) 生:老师,这不是对联,字数不对,

师: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字数的确对不上,见过这样的对联吗?

师:袁世凯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幅对联,内容如下: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五个字对七个字,有什么 寓意呢?

生: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哦,氓对不住卫女。(,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历史的车轮驶过三千年,同样的故事依旧在上演。诗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是说它跨越时空依然熠 熠生辉!

我们学习诗歌,不仅仅流连于今天的课堂,它可能课后会带给我们更深的思索o学究本诗,如果你能像叶嘉莹 女士说过的“养成对诗词中之感发生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共鸣”,那便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

朱熹《诗集传》评价此诗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结合今日所学,请以“朱熹,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评论,表达对朱熹观点的看法。

板书设计:

喜卫女痴情见弃终觉醒,



怨泯负心薄幸实可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c1de41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