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智者笃定前行

2022-04-12 17:24: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淡然智者笃定前行》,欢迎阅读!
笃定,淡然,智者,前行

淡然智者笃定前行

作者:暂无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第4



一说起蔡德鸿教授,内分泌行业里很多人都知道,搜索他的简介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内分泌学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蔡教授确实不负这样的说法,他的时间从来是紧凑而宝贵,做起事来高效利落,而做的事情也总是让人钦佩和仰慕的。譬如率先在广东省开展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等新型诊疗技术;多次主持对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如主持对亚洲第一巨人会诊)及国内大型学术讲座;出任主编国际权威学会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杂志精选中文版;高票当选为第二届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担任内分泌专科主任将近20年,大内科主任六年,使科室有较好的建设等等。

医生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对此他有自己的理念和追求;生活上亦然,医生职场虽仅是他生命历程的一个部分,但定好目标,不懈追求,是他人生的基调。如同每一个智者会淡然的对待每一件小事,能从容的把握所有大事一样,蔡教授从不会在具体的小事上纠结,但人生追求的长线始终清晰。

为医者 当服务患者

蔡教授说他这一生做过很多事情,上山下乡做过农民,在乡镇基层当过农村干部。现在是一名医生,而做医生却是从不经意开始,因为他还是一名军人,恢复高考后,他服从组织的安排学了医。但现在蔡教授说,从医以后他觉得,医学是一门值得去追求的科学,他把它当作人生追求的事业。

蔡教授爱好广泛,从小就喜欢宗教学与哲学,所幸这两门科学都是可以用于指导每一件事的理论,让他从更高的角度及从整体去看待问题。于是蔡教授说他的从医理念与别人有些不一样,他觉得医学隐含着社会学,有着人文科学的理念。如果一个医生只把病人作为一个就医的对象来从事技术工作,那么这个医生也不会是一个高层次的医生。医生可以把病人作为一个有人文思想的个体,一个身体有疾病的社会个体,这样才能较为深刻的看到问题的实质,这里面包括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观念。站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来看一个疾病的发生,但是疾病又是发生在不同的个体里,会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和病理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治疗疾病。

这样说来,医生的工作错综复杂又精深奇妙,透过医学这个视窗,可以更好的认识整个社会。虽说蔡教授是不经意的走上从医路,但是作为一名医者,他始终坚持全心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更何况,他在医学这个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从一这条道路上画出了人生的轨迹,也就更热爱医生这个职业。

慢性病要教育管理

医身更要医心,慢性病更应如此。蔡教授说,慢性病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形态有关,医生应站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认识疾病发生的根源,从更高的视角看待疾病。我国从改革开放后慢性病开始逐渐多起来,这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西化有关,如果单单考虑要治疗疾病,不一定能很好的达到目的,从生活习惯和认识观念上改变大众,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更何况,慢性病需要终身治疗,从生活方式上对身体的管理比药物的治疗来得更有深远的意义。

比如糖尿病,如果只是给患者开降糖药来治疗,治疗的效果近期可见但远期就不一定会好,如果可以干预病人的生活方式,使其更科学,治疗就会事半功倍。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病人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和依从,这就需要医生与病人交流和沟通。有着近三十年临床经验


的蔡教授说,他认为治好一个病人,医生治疗的技术手段占50%,病人对医生的依从和信任也要占到50%。因此蔡教授很重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同时他说,教育和管理同样重要,对疾病教育他一点也不马虎,他本人和他的科室都会利用各大媒体传播知识,开展讲座讲授知识等,尽最大努力做教育工作,并且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整体看疾病 探究原因

蔡教授在疑难病的治疗上很有经验,他会从疾病的发展规律和自然病程的发生把握疾病,从疾病的演变过程把复杂的疾病化解简单。他说,诊断疾病要有整体观,研究疑难病要看清疾病的演变过程,这样才会准确的诊治疑难疾病。

去年蔡教授收到一个病例便是如此。病人是一个小孩,他不断的高烧、昏迷,许多医院会诊都没有得出结果,认为那是一种怪病,并且根据病情大家都往恶性病上考虑,认为可能是恶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经过治疗也没有得到好的效果。蔡教授介入后,观察病人的发病规律,发现他会反复的规律性的高烧,认为符合感染性疾病。通过检查,排除病人为细菌感染后,蔡教授想到了可能是寄生虫……最后病人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哲学、宗教的观点加上医学的技术,对蔡教授在疑难病的诊治上提供了帮助。他认为诊治疑难疾病一定要有整体的观念,要观察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系统的看待疾病,才能准确把握疾病。要正确把握疾病的节点,但不能在节点中盘绕而不及其它。蔡教授认为中医的技术先进性不足却很认同中医的思想,他认为中医所说的天地人和与阴阳失衡,百病乃生的观点,把医学的问题放到社会和自然中去考虑,是值得倡导的。

崇尚医德 善于管理

蔡教授说,或许目前在医学上有追求的人,都有着同样的困惑,那是现有不尽完善的医疗制度所带来的。他说现在恐怕算是医疗行业最困难的阶段。目前的医疗制度让医生有了束缚,也让医生很容易变得不再单纯。医疗市场化,成了滋生医疗不端行为的土壤,这或许是“水”的问题,而非“鱼”的问题。

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一个领导者,蔡教授深恶痛绝不端的行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协调自己所惑,引领团队,处理好与上级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行医者一定要有人的天性和良知,遵守医生的职业操守,崇尚医德,要在这个前提下应对现有的制度。适应现有的制度,又不能偏离人性,这就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做的。

1993年蔡教授开始担任科室主任,近二十年来,在他的领导下,科室积极和谐,他说他的管理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三线原则”:首先,做人要有底线。每个人做人都要有一杆秤,是自己做人的准则和职业的操守,不能破坏。其次,不能碰“高压线”。所有违法、违纪、违规、违背良知的事情,都不能去碰。第三,每个人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个人发展的长线,从职业规划开始一直连接到生命的尽头,是个人追求的远大目标。蔡教授认为人不能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必须要有一个目标,一条明确的人生轨迹,可以沿着它走下去,不要偏离。

爱好广泛 高效工作

蔡教授兴趣极广,涉及领域很多。他喜欢并会研究宗教学、哲学社会学,他还养花、养鱼、收藏、鉴赏,还会做饭……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为家人亲自下厨,经常下馆子时跟厨师交流经验;收藏鉴赏也颇有心得,许多朋友买到收藏品会让他鉴赏评价;他养花养鱼极为用心,现在他只要看一眼鱼眼睛就能知道那条鱼是否有问题。他生活丰富多彩,但并不意味着他的专业不够精通。蔡教授认为,人的思维很奇妙,如果一个人一直做一件事,想一个问题,那么会很容易疲劳,会产生潜在的抵抗情绪;如果同时做几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反而会很高效。




蔡教授很忙,却从容自得。他说他从来不反感出差,相反飞机上的时间是他认为最为幸福的时光。因为没有了电话的打扰,蔡教授可以专心的思考,思考最近的工作思路,思考它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他说那种近乎空灵的状态最适合思考。

对年轻的医生,蔡教授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忠告,不要怕吃亏和吃苦。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不吃苦不吃亏的人成不了大事。他自己的经历便是如此。这是他做人的一个原则。不计较不强求,心态平和、意识淡定,则心情愉悦,工作高效;加上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睡眠,身体的状态会一直很好。这也是蔡教授想要与同行分享的一些心得。眼界要宽,不要纠结于眼前和某一件事,蔡教授说,如果只看到一片地,那就只能在这片地里溜圈儿,要是能抬头看到一片天空,那么天地任翱翔。

专家简介

蔡德鸿,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大内科和内分泌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糖尿病协会杂志精选(中文版)主编。承担多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擅长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甲亢、甲亢眼病、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肥胖症等各种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诊治及急症处理,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等新型诊疗技术。曾多次主持对疑难病、罕见病的诊治及国内大型学术讲座,在临床医学研究方面亦获多项省级重点基金的资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d4292d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