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社会事实与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

2022-05-01 19: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对社会事实与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欢迎阅读!
社会,客观性,科学研究,事实,思考

关于对社会事实与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

要:客观性是社会实践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的方法论。它要求研究者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分析,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让资料和数据说话,并且使用统一的量度标准。

关键词:社会事实;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 1 关于社会事实的概述

1.1社会事实和观察社会事实的基本规则。

社会事实具有客观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不能把它与有机体现象、心理现象混为一谈,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它不取决和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社会生活当中。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这种强制性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的将会受到惩罚。社会事实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社会的。我们应该使社会现象与在头脑中把它们表象出来的主体分开,而对社会现象本身进行考察。要把社会现象作为外在的物从外部来研究,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作为这样的东西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不是人们意识的产物,而是待发现的客观事物,并且从外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也就是具有的性质。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强调的是要以一定的心态观察它们,就是在进行研究时,对事实的存在要持完全不知的态度;对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都必须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来研究,而不是以解释、分析和综合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 1.2观察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

对于社会学家来说,无论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时,还是在进行论证的过程中,都必须绝对禁止使用科学之外的和不是为科学所需要而制造的概念。在任何研究工作之前,对事实存在应当持不知的态度,不能以先人之见,而应当回到事情本身,改变以往用观念或感知来研究社会的做法。

2 观察社会事实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

2.1社会事实是待发现的客观事物,要采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社会事实这一物的属性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进行新的研究时,能像自然科学家从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一样,具有那样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态度。使自己进入一个未知的社会世界,而不是一个已经预设好的境界,随时准备去作新的发现。由此提示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排除来自生物学或心理学方面的影响,通过超然的、客观的科学观察方法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来获得关于社会事实的经验材料。

2.2对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进行客观观察、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题中之义和根本任务。 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是其根本的任务。也就是说社会科学以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从而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3社会科学研究由于与意识、情感相关,特别需要注意排除一些因素的干扰,才有可能获得成果。

由于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一项意识领域的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在有阶级的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对社会的


文化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要真正做到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实际上有许多难处。尤其让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在过去那个特定的时期,不健康的意识形态肆虐,严重侵蚀了社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社会科学研究要么变成简单的、庸俗的、荒唐的政治说教,变成极左政治的代言人,成为遵命学术,要么就只能放弃自己的存在权利。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的科学化、客观化上,仍然存在值得探索和反思之处。

3 如何做到对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思考 3.1确立研究对象是的观念并贯穿始终。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如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都是客观的,都具的客观实在性。因此,从理论上说,不管人们属于哪个种族、哪个国家、哪个党派,用正确的方法客观地研究和观察社会,分析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就应该能够得到同样的研究结论,好比在自然科学中,不同的科学家尽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重力加速度进行测定都将得出一致的结果一样。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虽不具有一般的形态,但具有的特质。因此,任何研究者都必须尊重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必须把它当作来看待,不作任意取舍,把研究对象是的观念贯穿于研究始终。 3.2在研究中必须自觉遵循客观性的原则。

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偏见或成见,社会科学研究把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宏观社会现象的调查和分析,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社会科学存在的全部意义和本质就是对客观的社会变化进行说明和预测,必须正视这样一种事实,在客观性原则指导下的研究,有时可能得出一些在某一方面与当时主流思想或理论不一致的结论,同样需要我们采取客观的、宽容的学术态度来对待。 3.3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学术规范。

自然科学研究的价值中立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社会科学与此尽管不同,各种利益和政治的牵扯使研究者很难净化自己的思想实验室,但仍然有必要做到相对的学术中立。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有所不同,必须面对社会现实和活生生的人,研究者受到各种利益、意识形态、心理等因素的干扰,容易把个人的、一己的主观价值态度夹带于研究当中,从而影响对社会事实做出客观的判断,甚至因一己私利而歪曲客观的社会事实。一旦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就必须终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是遵循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不把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无论研究的结果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都应该如此,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还必须注意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联系。 3.4客观地研究社会事实是理论创新的前提。

我们应当看到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中,有许多问题是前人没有遇到过没有做过的,不可能在书本中或在别人那里拿到现成的答案。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向人们展开了广阔的研究天地,使社会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因此,新的形势和环境迫切要求,也允许我们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事实为重、以社会事实为是,客观地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发展变化。 4 结论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正好满足这种需要,它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为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服务,记录社会的轨迹。着眼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深入社会实际,充分掌握社会事实的客观材料,


敢于坚持真理,提高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采取严谨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研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汪建华.谈谈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性[N].光明日报,2000-04-18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e9e292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