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浪潮》的观后感,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

2023-01-22 16: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浪潮》的观后感,对当代中国大学的启示》,欢迎阅读!
中国大学,观后感,浪潮,启示,当代

《浪潮》对中国当代教育应当有的的启示

1117030221 王翔 力二

—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

浪潮这部电影虽然讲的是现代背景的法西斯独裁主义的案例,但是仍然能够引起我们中国人深深的思考,结尾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着那最后开枪自杀的学生,我突然想起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细细想来,这两者的处境是何其相似啊!

片中的这个学生,之前可以说是被家庭和社会(包括学校)给抛弃了,他的生活索然无味,他的生活毫无目的,他就像是一只没有目标的航船随时可能会倾覆,就算没有浪潮这个活动,他照样是个空虚的人,是这个社会中的“危险因素”。而当代中国大学生呢?就我看到的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和片中这个年轻人相似的。他们毫无理想,毫无目的,整日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是要干什么的,整天除了打游戏还是打游戏而学校和社会对这种情况也是不闻不问(确实是做的很不够)。这样是很危险的呀,大学生就是中国的未来,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将变成什么样子?

集体意味着归属感,在这样的机构里,人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奋发向上,集体的每一个人团结友爱,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所谓1+1>>2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集体。如果这个集体产生了腐化,那么他就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战斗力。电影中的浪潮显然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

让我们回顾一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那时候的德国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肆虐,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整个国家陷入了巨额赔款之中,政府濒临崩溃。街上随处可见缺胳膊少腿的正在乞讨的退役官兵,他们佩戴的铁十字勋章象征过往的荣誉。德国总参谋部甚至连一只腿脚完整的凳子都没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连基本的温饱的都很难保证。民对于国家的未来毫无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来一个领导人,那么一切就会改变,人民就会重新看到希望,什么会使人民重新燃起希望?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自然是狭隘爱国主义。如果这个领导人是邪恶的,那么一切完了,第三帝国就是个典型。

我们再来看看当代的中国,当代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颇有成果的。据说外国人只承认中国中学教育的文凭,却不承认中国大学的文凭,虽然这不足以作为例证,但是参考一下开可以。中国中小学教育可以说是集体性质的教育,我们有统一的校服,口号(校训)我们同在一个教室,一言一行都在同学的注目之下,后面往往贴着成绩表,黑板上方也会写上诸如团结友爱几个字。学生们终日埋头学习,学习了大量科学文化知识。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可以说是学术人才。

再看中国当代大学的环境,中国大学的环境适合学习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我估计很多的老师也会赞同我的这个观点。那中国的大学适合干什么呢?难道是谈恋爱?

看看中国的教育,从小学,中学,高中,我们的老师都在向我们灌输集体主义的观念,我们也的确形成了一个集体,其实如果大学也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集体,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集体生活了,这样继续进行集体的生活还是可以接受的,在这种前提下很有好处。但是现实里大学的班级形同虚设,可以说是真是实现了庄子的“打游戏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许多人甚至“打游戏忘食忘忧,不知考试将至”

相反的,可以说宿舍所形成的小集体取代了以前班级这个大集体。于是一切都变了。我见过许多宿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变坏了,腐化堕落了。宿舍与班级究竟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是缺乏监督与成员的惰性,这两个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此松散的组织与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人迷茫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不得不说在小学中学和高中,老师的监督确实是我们“成才” 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


大学,这一切都改变了,只有一个辅导员和一个一年都不会见到的班导师,这样的监督机制自然是形同虚设的),学校事实上也没有进行足够正确的指导(只是浮于形式的象征性的开了几个宣讲会,应该说是玩手机会),当然手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竟然衍生出了智能手机这个奇葩,实在是出乎意料,估计也让大学的领导和老师大跌眼镜,深为之所困扰。严格来说这应该是乔布斯的错,他最早开发的iphone确实是将手机从通信工具变成了娱乐工具,在娱乐和通信行业这也许是个革命性的发明。在大学,学生们突然多出了很多空余时间,怎么办?时间毕竟还是要挨过去的,总不能睡觉吧,于是就玩手机,不少人将床与手机创造性的结合—躺在床上玩手机……大量的学习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这是何其的让人痛心啊!。除此之外最大的敌人就是网络游戏和虚拟社区,先说网络游戏很多人说网络游戏可以开发心智云云,在我看来就中国大学生的现状来说,网游有百害而无一益,它耗费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再说网络虚拟社区,这个东西直接使许多大学生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他们沉迷在诸如贴吧或其他各类论坛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大学生。河海大学尚且如此,其他学校也大差不离了。

再谈谈我们的家长,不得不说他们很有责任,学校主要承担的任务乃是教书(中小学校里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实现起来可以说是勉为其难,在这种集体环境下,人们只会变得机械,但是会更有效率,所以中国的中小学在教学的方面还是很有成果的),那么培育个人品格素质的地方只能在家里了。在家庭里,家长们又都是怎么教育的呢?事实上家长确实是在放纵是在溺爱。家长将学生当成了期货股票,当成了是一种投资。学生成绩不好,自然就对应股票大跌,股民们砸不了交易所,可家长可以打孩子。这样学生的素质自然就教育不起来。成绩好品德的学生自然就是品学兼优,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就会变得充满仇恨,他们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充满着仇恨,这样的畸形的人步入社会之后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个社会里的很多人,不仅仅是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有一个“邪恶的领导人”“少数别有用心分子”站出来,可以说结果将会非常可怕。

现代德国倾向为被看做已经与纳粹德国一点关系也没有了,现代德国看起来已经不可能再产生独裁政治,然而电影却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就算是像德国这样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依然还可能发生类似于第三帝国这样的悲剧,遑论中国。片中的德国学生和中国大学生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上很相似,他们也是整日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是在混日子。然而那位老师改变了一切,看得出来,我的同学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产生了共鸣,因为一切都与中国太像了,他们走的不过是我们在小学中学一直在走的老路。其实我个人还是喜欢这样的生活的。这样的生活毫无“技术含量”,十分简单,而我就是个简单的人。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中国的大学教育实际上是和中小学是脱节的,保守集体熏陶的学生如何能适应这样的大学生活?清华北大也许可以说是象牙塔,他们永远都有最优秀的学生;可是像河海这样的学校却只能默默承受它带来的恶果。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大学急需改革!么改革大学,继续搞集体主义,要么改革中小学,彻底摒弃集体主义,全盘西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ef5c0aaf45b307e87197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