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种的进化与发展

2023-03-28 06: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物种的进化与发展》,欢迎阅读!
物种,进化,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物种的进化与发展

作者:胡永杰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1

摘要:物种的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物种与进化的关系及物种进化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让我们对物种的进化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物种;进化;历史;发展 一、物种

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生物生存的环境具有变化性和异质性。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物的适应进化,环境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导致生物的分异(性状分歧),分歧的结果是不同类型的生物,即物种的形成。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局部环境,不能设想有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一种生物。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分化,歧异产生更多的物种意味着也能够占领更多的生存环境,生物的不连续性是生物对环境的不连续性(异质性)的适应对策。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物种在种间生殖隔离的存在下能保持物种相对稳定的基因库,没有种间的生殖隔离就会使已获得的适应因杂交而溶化丢失。所以物种的存在使得生物及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又使进化不致停滞,保持进化的不可逆性,成为进化的基本途径。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具有可变化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这只是相对的,一个物种不能永远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当环境变化的速度范围超出原有物种的适应能力,灭绝就会发生,这时新的环境也有待新的物种去占领。生态系统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物种的更替(种形成和灭绝)和种间生态关系的改变可以使生态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从不平衡又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推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在这种宏观大进化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由物种进化所推动,物种是小进化的终点,同时又是大进化的起点,所以说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的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因此,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环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 二、进化

进化是指在生物学中是指族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所谓性状则是指基因的表现,这些基因在繁殖过程中,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新性状又会因为迁移或是物种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而随着基因在族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传递。当这些遗传变异受到非随机的自然选择或随机的遗传漂变影响,而在族群中变得较为普遍或稀有时,就表示发生了演化。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型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型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

三、物种与进化的关系

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叫进化。形成新的物种则要出现生殖隔离才行。长期的自然选择可以是不同地区的种群向不同方向进化,进而产生生殖隔离。

生物进化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一般认为以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为起点,但其实在达尔文之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进化论。在其后的100多年中,随着现代生物学进展,生物进化论在《物种起源》的基础上被不断完善,修正了达尔文的一些学说,如进化的最小单位是基因而不是个体,进化源于突变而非渐变,进化是基因频率在群体中改变的结果等等。

适者生存的说法源自严复,严复翻译并总结了托马斯·赫胥黎的大量著作,合并并改译为《天演论》在清末造成很大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赫胥黎——严复《天演论》,作者不是同一人。赫伯特·斯宾塞在哲学层面提出进化论的学说,在达尔文之前,他把进化论应用到社会学之中,代表作有《社会静力学》等,被认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主张在社会中削弱或压制劣等人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被认为是纳粹的来源之一,广受批判。

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生物的起源到不断发展所经历的社会和自然的风云变迁来看,那是一个不可逆转,也无法超越的过程.纵观生物进化的历程,小到分子,大到个体,他们所面临的进化似乎有些残酷,但是如果没有进化,就不会有进步。 四、地球生物物种的进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距今46亿年前。大约距今38亿年前,在地球浓密的原始火山大气层环境下,在强酸性水体中诞生了原核生物。澳大利亚发现的35亿年前的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是地球上发现最早并具有细胞结构的化石。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在氯化物的海水中经过不断的分化和发展,终于又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养料的自养型原核生物蓝藻。蓝藻是最早出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放氧生物,使得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为喜氧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在加拿大甘弗林组中,发现了完好的距今约20亿年的细菌和蓝藻化石。

在氯化物-碳酸盐-硫酸盐水体中,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动、植物开始分化和发展。动物的出现,绿色植物(真核植物和原核蓝藻)通过叶绿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动物是自然界的消费者。地史上最早的动物化石是距今7亿~6亿年前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群,其中以腔肠动物的似水母类、海鳃类、环节动物和少量节肢动物为主。

距今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出现了海洋藻类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在中国云南发现了距今5.7亿年的澄江动物群,主要由水母、三叶虫、金臂虫、非三叶虫节肢动物、蠕形动物、海绵、无铰腕足类、软舌螺和藻类等组成,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早的软体的多门类动物群。

在氮-氧大气层和接近于现今海水的环境中,5亿年以来,出现了地史上最早具钙质硬壳的小壳动物群,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等,这与当时海水的pH值接近于7并富含钙质有关。

距今大约5.7亿~2.3亿年间,大气层、海洋水体跟现在情况已差不多。生物进入空前繁盛时期,数量、种群空前地增长。从距今2.3亿年到6700万年前,是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从6700万年以来的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大约300多万年以来,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五、总结

生物总是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发展,不断的优化,从而使得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和适应能力变的更强,人类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通过对物种的进化进行了解,可让我们对生物学更加感兴趣。

(作者单位:衡阳市八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1965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